找回純真——2016《美人魚》(自編自導)
2016年的《美人魚》,,周星馳的人物主體塑造再度發(fā)生了變化,。主角不再是從前卑賤低劣的草根人物,而是腰纏萬貫的紈绔子弟,。其實周星馳在早前的《百變星君》便演出過類似的角色,,但在周星馳作品中,錢和權(quán)從來都是過眼云煙,,一切名利和欲望更是統(tǒng)統(tǒng)放諸腦后,。《美人魚》看似講述的是人魚制止人類過度開發(fā)造成環(huán)境污染,,家園破壞這樣的環(huán)保主題,,但實則講述的還是一個找回人性純真一面的故事。當富豪愛上了美人魚,,這本身就是一個童話,,是種被洗盡鉛華的過程,。很多人猜測這是周星馳借電影為昔日帶有遺憾的感情史作祭奠,但無法否認的是,,隨著愛情,、友情和親情元素的加入,周星馳的電影多了一分感性的赤忱,。
如果說早期的周星馳作品給人的印象完全來自那些夸張幽默的演技和情節(jié),那么中期到后期的周星馳作品被人記住的則是那些如數(shù)家珍般的情懷與真誠,。從90年代初不屑一顧,、游戲人間的人物形象,到中期隱世高手的轉(zhuǎn)變,,再到后期他電影作品悲天憫人的思想,,著重發(fā)掘內(nèi)心感受并與觀眾互動是周星馳電影最大的變化,這也決定了影片中的星女郎形象也有所不同,。
早期周星馳電影中都是驚為天人的美女,,他們多半都是作為花瓶陪襯的,而中期周星馳則將女星刻意丑化,,再到后期作品中清純可人的星女郎的加入,,她們的出現(xiàn)都是劇情所需了,很顯然的是,,周星馳想讓觀眾關(guān)注這些角色的內(nèi)在美,。同時,周星馳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對于舊事物的迷戀,,如《喜劇之王》的街頭戲坊,,《功夫》里的豬籠城寨、《美人魚》對于香港武俠電視劇元素的致敬等等,,借此抨擊新生事物內(nèi)涵和底蘊的缺失和不足——這似乎在說,,沒有這些,作品是沒有靈魂的,。
除此之外,,周星馳電影中始終有一種正能量——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天才遲早會任人唯賢,,人到低谷必然會觸底反彈,。所以周星馳電影中不乏孤軍奮戰(zhàn)的落寞英雄。其實在現(xiàn)代社會中,,奮斗過程本身就是享受孤獨的過程,,掌聲從不會為失敗者而鳴,因此忍受寂寞,,努力成功也是周星馳電影的主要思想,。我們或許沒有周星馳電影里那樣精彩的人生,,但至少可以學習他所飾演的人物那種處于低谷時期不卑不亢,,樂觀面對未來的心態(tài)和精神,。反之,即使有朝一日爬上巔峰,,也要虛懷若谷,,恭謙待人。隨著周星馳年齡和心態(tài)的變化,,他的作品有著從不羈浪子到立地成佛的轉(zhuǎn)變,,但永遠不變的是他對小人物的關(guān)懷和憐憫,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勉勵,。這使他作品中的人物內(nèi)在越來越豐滿,,這也使我們對未來周星馳作品的期待,依然保留了一份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