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說,,這種復雜心理,,不僅僅在緬甸,中國在東南亞其他地方,、在拉美,、在非洲的投資,也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問題,。
讓中國人嘆氣的是,,在不少西方人不愿去的國家,中國企業(yè)投入了巨資,,為當地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很多政客還認為中國在掠奪資源,在進行新殖民主義,。因此,每當選舉,,一些政客總愛炒作中國因素,,批評、指責甚至謾罵中國的言論,,還總能拉抬一下自己的支持率,。
[4]
我們當然需要對一些政客的炒作和妖魔化進行反擊,我們更需要對我們的海外行為有所反思,。
在某些威權國家,,交好某個領導人,肯定能獲得短期的利益,;但這個領導人一倒臺,,中企往往會因為這段歷史而被清算,導致大量投資付諸東流,,一些民眾的不滿情緒,,更惡化了中國的整體形象。
另外,,在投資過程中,,一些中國式的貓膩做法,對環(huán)保工作的不重視,,涸轍而魚的開采,,對當地文化的種種不了解,,也使一些中國企業(yè)飽受詬病,進而從被歡迎到被反感,。
我們更應該賺快錢,,還是細水長流?我們更應該展現財大氣粗,,還是軟實力,?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緬甸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中緬關系在磕磕絆絆班后,,正迎來新的契機。
牛彈琴(微信:bullpiano)此前就說過,,作為中緬外交的下一個重要觀察點,,中國理應盡快邀請昂山素季訪華,不出意外地話,,中國也應該是她執(zhí)政后出訪的第一個國家,。
相逢一笑泯恩仇,從今開始新蜜月,。
中國是世界上海陸鄰國最多的國家,,但不管風云如何變幻,總是好朋友的國家,,似乎只有一個——巴基斯坦,。一些鄰國反而是白眼狼的角色,吃中國的,、喝中國的,,最后還反咬一口損害中國利益。
緬甸理應成為中國的又一個巴基斯坦,,而不是相反,。
半拉子的密松水電站工地
最后,再啰嗦三句話,。
第一句:國與國交往,,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譬如柬埔寨的洪森,,沒有柬埔寨現在豁出去力挺,,中國處理南海問題能這么順利?但20多年前,洪森可是我們的敵人??!
第二句:多面下注,未雨綢繆,,更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與其到最后木已成舟被動接受,還不如當下趕快變招換取主動,。這也是中國在緬甸大選前后,,都很熱情邀請昂山素季訪問北京的原因。
第三句:作為一條經驗或教訓,,至少有時候,,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這其實才是自信的舉動,,就不用多解釋了吧,!寶強同學,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