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上評|在“中國式相親”中,,大家都失去了做人的尊嚴
物化,,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頗為熟悉的概念,。按照盧卡奇的說法,它的基礎(chǔ)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獲得物的性質(zhì),。這本來是一種隱喻,但他老人家沒想到的是,當代人連最后的掩飾也不需要,,直接給自己標上了價格。
最近,,一份從北京各個公園相親角新鮮出爐的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刷爆了朋友圈,。它告訴了我們一些相親市場上殘酷的現(xiàn)實:門當戶對是鐵律。京籍,、未婚,、有房、經(jīng)濟條件好早已是相親市場的標配,。在條件匹配中不乏走火入魔的例子:只要相親對象有北京戶口,,就算輕度殘疾也有人能接受。不少大爺大媽認為屬羊的人命不好,,不是中途喪偶,,就是沒兒沒女,即便其他條件再合適,,只要屬羊,,也一律不考慮。
之前,,在上海和成都等大城市中,,類似相親活動都被媒體報道過。現(xiàn)如今,,“門當戶對”也不是一個不能被接受的概念,。為何偏偏這張價目表會引發(fā)核爆式的輿論反響,?在以前的活動中,代子女相親的大爺大媽們還戴著溫情脈脈的面具,,在列舉各種經(jīng)濟條件時,,不忘強調(diào)自己的下一代“人品好”“有上進心”。而在這張價目表面前,,這些都變得如此微不足道,,簡直不值一提。你會進而發(fā)現(xiàn),,在這場中國式相親中,,大家都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剩下的,,只有一連串數(shù)字,。
事情怎么就演變成了這樣?不少評論者已然指出,,這是因為相親角中的每個人誰也不想找條件不如自己,、相對低層次的家庭。他們懼怕下滑,,懼怕好不容易才積累的財富被人占用,。換句話說,他們是在為守護階層而相親,。這是一個可憐又可悲的事實,。而我們必須追問的是,他們?yōu)楹稳绱藨峙隆跋禄保?/p>
平心而論,,即使身處相親價目表的食物鏈頂端,,也很難被稱作富豪。即使墜于價目表底部,,也未必沒有錦繡前程,。所謂“階層”,更是一個空泛至極的概念,。擁有一個北京戶口或者一套中心城區(qū)的房子,,就能高人一等?可部分大爺大媽們顧不上這些,。在他們看來,缺少一分物質(zhì)基礎(chǔ),,也就下滑一分人的價值,。物化概念,在他們的手中得到了最簡單粗暴的演繹,。
但是,,我們能把鍋全都甩給大爺大媽們嗎,?要知道,這種畸形的計算方式,,可不是他們首創(chuàng)的,。2013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閱讀圖書4.77本,,而以色列人均閱讀圖書64本,。52.8%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很少或比較少。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簡單,,閱讀書籍雖然能提高人的素養(yǎng),,但不能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啊。說白了,,這是社會功利化惹的禍,。
如此看來,所謂中國式相親不過是彌漫在整個社會的“成功學”的縮影,。當我們把評判個人價值的標準簡化為是否有一官半職,,有沒有房子票子車子時,那些沒有“升職加薪,、當上總經(jīng)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自會感受到無法抵擋的自卑和悲涼,。大爺大媽們在相親活動中費盡心思,,正是出于對子女因為財富減少而離“成功”越來越遠的擔心。至于連“屬羊”都被拿出來說事,,充分證明某些大爺大媽已經(jīng)到了瘋魔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愛情的邏輯在中國式相親中被徹底邊緣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若我們單純以財富論英雄,,只會貶低英雄的意義。價值多元的時代,,成功的模式和標準本應見仁見智,。不管是在寶馬后排哭,還是在自行車后座笑,,都是個體無法被取代的人生,,怎可用單一標準加以衡量?陶淵明若穿越至相親角,,想來結(jié)局必然是悲慘的,,怎一個尬字了得。
當然,,部分奇葩的大爺大媽不能代表所有年輕人,。公園相親角里的活動雖然熱鬧,,子女們未必認同。在長輩們的無謂焦慮面前,,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清醒和冷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句樸素的老話不該被遺忘。功利化的價值觀,,終將被人們所厭棄,。眾人對中國式相親價目表的一致吐槽,已經(jīng)說明了一些問題,。
何況,,“愛情至上論”固然浪漫得過了頭,相親價目表更不能保證生活幸福,。如果有哪位是靠精心策劃的交易走進婚姻的神圣殿堂,,那么恭喜你,一幕幕比八點檔家庭倫理電視劇更狗血的情景,,將在你的余生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