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妨給學校也發(fā)一塊“下馬石”
教師以教為本,,可現(xiàn)在很多教師,,主業(yè)卻變成了迎接檢查。據(jù)了解,,近年來中小學應對的各類督導評估,、達標驗收、檢查評比多如牛毛,,不堪重負,,以至于每月接待好幾撥檢查,校長成了“迎檢專業(yè)戶”;老師被折騰,,加班準備迎檢材料,,教學成了副業(yè)……有老師說:“上課、輔導,、教學活動都不怕,,就怕各級各部門搞檢查?!保?月13日《半月談》)
過度檢查的根源,,就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客氣地講,,現(xiàn)在有些部門除了檢查已經(jīng)不會工作了,習慣并且享受“以檢查代替工作”,。這么做的好處,,不僅是減少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真要出了問題,,也可以把責任推給下面,。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基層也學會了“把應付當作能耐”,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迎接檢查上,,乃至于出現(xiàn)了“材料政績”“檢查政績”,。
從媒體報道來看,這種過度檢查的問題在教育領域尤甚,。而其原因,,恐怕就是“學校是工作最好貫徹的地方”,老師比較聽話,,孩子更是聽話,。正如有些老師講的,把工作布置到其他單位,,還有可能遇到消極應付,,但下達到學校,總會得到“想要的尊重”,。因為態(tài)度好,,所以檢查多,最終不堪重負,,乃至影響了教學主業(yè),。
遏制檢查泛濫,說來容易做來難,。既然承認這是一個作風問題,,那就意味著很難畢其功于一役。不能齊頭并進,,那就單兵突進,。鑒于學校的特殊性,很有必要來一個“特事特辦”,。在北京國子監(jiān)街的一旁,,立著一塊石碑,俗稱“下馬石”,,上面寫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設立這樣一塊石碑,,體現(xiàn)了古人對于教育的重視,。有些問題發(fā)生在社會上可以,發(fā)生在教育上就是不行,;有些問題在社會上很難全盤解決,,但就教育而言必須解決,。
由此不禁想到,能不能也在學校門口設一塊“下馬石”,。當然,,時代早就告別了馬車,迎來了動車,,“下馬石”的意義實是“指馬為鹿”,,意在讓學校享受一些“免騷擾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比如說,,不管有關部門有著怎樣的沖動、拋出怎樣的理由,,除了一些事先確定好的,、必須進行的檢查,其他的檢查,,就不要再麻煩學校了,。相對于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評,、比賽、評估,,明確有關部門不得隨意打擾學校更具有可行性,。由此,可以讓校長把精力放在學校,,讓教師把精力留在課堂,。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學才是主業(yè),,其他皆是副業(yè)?,F(xiàn)在,存在過度檢查的不是一個地區(qū),,也不僅僅是教育一個行業(yè),。當然,在人們心中,,希望能夠從根本上普遍地解決問題,,但在徹底解決問題之前,倒不妨給學校先發(fā)一塊“下馬石”,,讓學校率先感受改進作風的成果,。希望有關部門聽進教師呼聲,為學校營造安靜辦教育的條件,,讓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備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