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聚居區(qū)曾經在兩千多年時間里長期處于奴隸社會,。據涼山州志記載,解放時“呷西”(奴隸)和“安家”(半奴隸)占到涼山彝族總人口的43%左右,。一幕幕悲慘的過往,,如今塵封在了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隸社會形態(tài)的專題博物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
62年前,在黨中央的關懷推動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實施辦法》公布施行,,“廢除奴隸制度,解放奴隸”,,“使涼山彝族躋身于先進民族行列,,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涼山民主改革分田地(來源:涼山州志)
曾任涼山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阿什老軌說,如果說當年涼山奴隸通過民主改革翻身作主人,,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的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就是又一次的一步跨千年,。
△習近平和三河村群眾在一起
歷史的變遷,正在眼前發(fā)生,。三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凌向總書記報告,,2018年底,三河村就將實現整村易地移民搬遷,,有作和日作兩家所在的阿基社將安置到鄉(xiāng)政府附近的一號安置點,。
△當地干部向總書記展示安置點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