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全國人大代表陳云英,,從小在臺灣長大,后留學美國,,1987年,,她與同在美國留學的丈夫林毅夫一同回到大陸,開始致力于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yè),,成為中國特殊教育的奠基人,。
全國人大代表陳云英
在大陸工作生活的30多年時間里,,陳云英親力親為,,積極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兩岸關系雖然面臨著挑戰(zhàn),,但是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除了越來越多的臺灣人來到大陸生活就業(yè),,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大陸接受教育,。
陳云英表示,中國大陸的發(fā)展形勢已經是全世界都認知的,,全世界的青年人也都在進入大陸,,可能過去臺灣比較封閉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得到這樣的信息的,。但最近這些年他們也擁有這樣的信息,,尤其是家里的長輩父母祖父母會關心年青一代的發(fā)展,就想到也許有一天年青一代會在大陸工作,,所以及早進入大陸的大學學習,,適應力就會很好。
針對兩岸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是否會影響到年輕人對于自己未來的選擇的問題,陳云英認為,,現在任何一個地區(qū),,都不可能限制青年人他對外部世界的好奇感,。即使是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應該不會阻礙青年人來到大陸這一股浪潮,。因為青年人從來都是最勇敢,,最敢于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付出奮斗付出努力,,只要他掌握的信息是準確的,,他一定會自信地走出這一步。今天的臺灣青年人,,他們其實也沒有大聲嚷嚷,,但是他們來了,他們就是用腳投票的一代人,。
當下的臺灣年輕人做出人生的規(guī)劃,,或許是看定大陸是一片可以提供更多機會的地方,但陳云英表示,,他們那一代人看的不是機會,。因為那一代的知識分子是經過很好的教育,而那個教育是懷有民族國家情感的,,他們心中明白自己的民族未來的命運扛在自己肩上,,他們愿意為此付出。陳云英認為,,他們的運氣比較好,,見證了國家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一直走來,,他們自己也在建設自己國家的過程當中成才,,甚至也成名,成為自己本領域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