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76歲的潘耀和老人時,,黃鐵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位住在大山深處的瑤族老人,,用了整整5年時間,,獨自一磚一木地搭建起了一棟近200平方米的磚瓦房。因為缺乏資金和勞力,,除了堂屋,,其他幾個房間的墻磚都只砌到一半。
潘耀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馬山縣古寨瑤族鄉(xiāng)古棠村提便屯人,。古棠村是國家級一類貧困村,,潘耀和是遠(yuǎn)近知名的貧困戶。
黃鐵生是共青團南寧市委學(xué)校部部長,,2017年11月他被團南寧市委選派到古棠村任第一書記,。古棠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區(qū),基礎(chǔ)設(shè)施較差,,部分屯尚無砂石路,。駐村后,他首先走訪了老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了解村情民意,。
村支書潘曉梅在向他介紹情況時,,多次提到提便屯的潘耀和老人。提便屯住著6戶人家,,潘耀和獨自生活,,治病的醫(yī)藥費用以及家中勞動力的缺失,讓老人家經(jīng)濟狀況十分困難,。
今年春節(jié)前夕,,黃鐵生帶著愛心企業(yè)家一同去看望慰問潘耀和。潘耀和家在距離村委5公里遠(yuǎn)的山谷中,,有一段山路原本鋪設(shè)的砂石被常年累月的雨水沖走,,只留下坑坑洼洼的泥路,車開不進去,,他們只能步行前往,。
在潘耀和家的房子里,,沒有多少像樣的家具。經(jīng)過進一步了解,,黃鐵生得知潘耀和家里有5畝多田地,,幾年來都是種植玉米,按常理一畝地一年兩季,,每畝地一季最少能收入400元,,5畝地一年可以收入4000多元,可山谷里住著很多猴子,,剛種下去的玉米種子經(jīng)常被猴子挖出來吃掉,,種出來的玉米收成總是寥寥無幾。
“他一年到頭除了過節(jié)很少出門,?!迸藭悦方榻B說,老人家地里收成少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建房了,。
老人的家除了堂屋和廚房,,還有六七間建到一半的房子,。
走出堂屋,,黃鐵生看到屋門口堆滿了木材,這些碗口粗,、重達七八十斤的木材,,都是這位70多歲的老人一根根從山里扛到家中的。旁邊的地上還堆著一些磚瓦和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