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摩擦已近半年。半年之內,,不看好中國的聲音時有出現,,有的以為中國籌碼不足會被美方“吃定”,,有的以為中國會在高科技產品領域被一劍封喉,還有的以為中國面臨的戰(zhàn)略機遇期已然結束……這些擔心和憂慮初看起來有點道理,,但細分析卻都有些杞人憂天,。
關于籌碼不足,有人擔心中方輸美的商品金額大于美方輸華的商品金額,,會由于不能實現對等征稅而吃虧,。實際上,在貿易戰(zhàn)中,,順差和逆差并不是所有的“菜”,,中方已經表明,將綜合使用包括數量型工具和質量型工具在內的各種舉措,,作出強有力的回應,,堅定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利益。以中美服務貿易領域(包括旅游消費,、留學消費等)為例,,近年來的中國對美逆差每年都高達500億美元以上,這些領域美國計算中美貿易差額時“自動屏蔽”了,,都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在高科技產品領域,中方受到美國的封鎖由來已久,,此次貿易摩擦中還被美國指責“強制技術轉讓”,。說句實在話,中國的企業(yè)界早就形成了共識——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是真的可以通過市場施壓實現技術轉讓,,憑著中國消費者在“618”“雙11”電商購物節(jié)期間買買買的洶涌勢頭,世界上有多少關鍵核心技術架得住我們買,?
目前我國創(chuàng)新企業(yè)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已經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的20強。中國企業(yè)不甘心在微笑曲線末端混天度日,,正在封鎖打壓中成長壯大,。
至于戰(zhàn)略機遇期,,全球大環(huán)境的和平穩(wěn)定,,確實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良好外部條件。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戰(zhàn)略機遇期是全球力量格局重塑的結果,,不是美國“恩賜”給中國的,既然不是你給的,,你也拿不走,。貿易保護主義不得人心,,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誰也無法阻擋。
如果說這些年中國抓住了戰(zhàn)略機遇期的“風口”,,那么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單純依靠“等風來”實現發(fā)展,已經開始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較大的貢獻,,也在為許多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發(fā)展的“順風車”,。“一帶一路”建設,、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都是看得見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
回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風雨歷程,,我們經歷了諸多挑戰(zhàn)和困難,、干擾和打壓,但正是在化解,、克服,、應對的過程中,我們的實力不斷增強,,自信不斷增加,。越是與強大的對手過招,越要有淡定從容的“大心臟”,,越要以我為主不亂陣腳不被牽著鼻子走,。妄圖通過施壓或訛詐使中國屈服,過去沒有成功過,,今天也不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