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銳評】中國人內(nèi)心的本質(zhì)競爭力
10月1日國慶佳節(jié),,新疆輪臺地處塔里木河北岸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阿探集氣站上,,師傅許鵬和徒弟何變雄在工作崗位上。(圖片來源:東方IC)
幾年前,,巴西一名大學生來北京看中國朋友,,因下班時間沒到,,便在朋友辦公室里等著。晚飯時,,兩個年輕人問及彼此對對方國家的印象,,第一次來華的巴西年輕人忍不住地說:“我覺得你們中國人都是工作狂!下午6點了竟然還在辦公室,!”
無獨有偶,,《經(jīng)濟學家》雜志有篇文章,描述一位在德國留學即將回國的中國女生對德國人的印象,。她猶豫了片刻后說:“德國人太懶了,。”這句話讓大家驚訝地合不攏下巴——畢竟,,德國人在西方世界以勤奮聞名,。
2018年10月1日,安徽省滁州市1100多名電力工人放棄節(jié)日休假,,堅守一線崗位,。(圖片來源:東方IC)
說起中華民族的勤奮,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不會陌生,。他們從小就被父母,、祖父母等長輩千叮嚀萬囑咐,要勤奮學習,、不斷進步,。在以農(nóng)耕文明為根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被告誡“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天道酬勤”“勤能補拙”,。中國現(xiàn)代文學巨擘魯迅說過,,“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在今天,,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衣食無憂,,但全球聞名的“虎媽”“虎爸”們每天都會花費大量心血和時間陪伴孩子學習、參加各種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