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成書于西漢時期的《史記》和《戰(zhàn)國策》,在談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故事的時候,就用到了這句話,,“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我們知道,,趙國其實是在華夏諸國當中比較靠北邊的,,靠北邊就意味著它是和游牧民族雜錯而居的。游牧民族是騎馬的,,所以他們的軍隊行動起來機動性是非常強的,、非常靈活。所以趙國在跟游牧民族雜錯而居的時候,,就常常吃虧,。在屢戰(zhàn)屢敗之后呢,趙武靈王就決定要引進騎射技術(shù),,要建設自己國家的騎兵隊伍,。
我們今天說要引進騎射技術(shù),就是他的士兵要學會騎馬,。我們今天說起來好像覺得,,這好像很簡單吧?但是在當時,,這確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shù)引進,。
它要改變這個騎兵的整個服飾系統(tǒng)都要改變。這對于華夏民族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文化挑戰(zhàn),、巨大的心理挑戰(zhàn)。
但是趙武靈王想了又想,,還是下定決心“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既然胡服騎射是一件可以保護趙國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事情,,它是一件利民的事情,,那么排除萬難也要搞下去。由此帶動了整個趙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運動才轟轟烈烈地開展,,趙國的國力才達到了最強盛,。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趙冬梅教授的講解,。趙老師剛才說了,,“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這個道理特別地簡單,。但是從歷史上來看,真正地把它實現(xiàn)好并不容易,。像剛剛您談到的這個胡服騎射,,確實是利民之事。但是當時施行是要冒一定風險的,。這就想到了今天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我們一直說,是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說明真正行利民之事確實不容易。
剛剛王杰教授也談到,,讓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絕不是一句抽象的空話,。那王老師,您覺得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么樣真正能夠把這些利民之事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