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康輝:
其實說起來可能別人都不相信,,一個地委書記家里要修漏雨的老屋只拿出三十塊錢,。但是如果我們知道楊善洲書記他講過的一句話之后我們就會特別地理解,,他說,,“國家給我發(fā)工資了,我怎么能夠只想到我的一家人”,。
所以,,楊善洲真的沒有給他的子女,、給他的后人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富,,但是他留下的良好的家風,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今天特別感謝兩位大姐給我們講了楊善洲書記的故事,良好的家風真的是你們永遠的財富,。謝謝,,謝謝兩位!
我們相信楊善洲家的家風是可以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它不僅會澤被楊家的后人,也更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一塊精神豐碑,。
思想解讀人王杰:
剛才我們聽到了楊善洲女兒談楊善洲的家風,。其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家風也是非常地嚴格,據(jù)齊心同志在回憶錄中寫到,,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的習仲勛同志工作非常地繁忙,,但是盡管工作非常繁忙,他還愿意花出更多的業(yè)余時間去照顧孩子,。他把這看作是天倫之樂,、人倫之樂。每次晚飯的時候就是習仲勛同志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習仲勛同志還會單獨找出時間與孩子們一對一地交談,,他把這看成是一種人倫之樂。
這里還有一封家信,,是習近平同志2001年寫給父親的拜壽信,。信是這么寫的:“父親的節(jié)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yǎng)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chǎn)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笨梢哉f習近平同志從一名基層干部成長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他從小就受到父母一言一行,、言傳身教的影響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