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冬,,在中央黨校學習的800名中高級干部討論文化大革命等黨的歷史問題,1978年3月,,寫出了論述真理標準問題的文章初稿,。
幾乎與此同時,,圍繞《光明日報》的一篇約稿,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明也把他關于“國家往何處去”的思考落到了紙上,。胡福明說:“中國已經到了一個偉大歷史的轉折關頭,。我唯一能用的就是這支筆,用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道理去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解釋真理,、修正錯誤,,實事求是、解放思想,?!?/p>
文章經過中央黨校同志們的修改,胡耀邦同志的兩次審讀,,題目最終被確定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近6000字的文章,猶如投石激水,,引發(fā)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終成燎原之勢。時任中央黨?!独碚搫討B(tài)》組成員沈寶祥表示:“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經過這么一場災難,,反面教育如此之深,誰要阻擋歷史前進是不可能的,,人民覺醒了,。”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會議本來是要討論經濟工作的,會期一延再延,,核心內容也發(fā)生了轉向,。
“今天我主要講一個問題,就是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边@是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題目叫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會前,,很少動筆寫講話提綱的鄧小平在三頁16開白紙上寫下了400字左右的提綱,,這篇講話統(tǒng)一了全黨的思想,既是中央工作會議的總結,,實際上也成為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只用了5天時間,,卻是黨在政治,、思想和組織路線上的重大轉折,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轉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轉到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