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緣何如此大,?北東野村黨支部書記龐德海說,,這得益于村里的儒學講堂,是儒學講師用故事教育了鄉(xiāng)親們,?;貞浧甬敃r的講課情境,,龐德海記憶猶新:“當時村里的儒學講師給村民們上了一堂關于孝道的課。說是古代一個村莊家里老人滿七十歲后,,就會被送到大山里自生自滅,,有位老人被兒子挑進山里,,孫子卻把扁擔撿了回來,,還說,等你老了,,我也用這條扁擔來擔你,,嚇得兒子趕緊將老人背回家……”
龐德海說,很多不孝順老人的孩子,,聽了孝道課,,臉上都掛不住,開始慢慢改變了對老人的態(tài)度,。
“尼山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出生地,,然而,儒學對于一墻之隔的北東野村村民來說頗有距離,?!敝袊鐣茖W院研究員趙法生說,2012年底,,他和山東大學的顏炳罡等儒學研究者到這里考察,,發(fā)現(xiàn)圣人故里倫理狀況堪憂,道德失范時有發(fā)生,。村里老人住的房子被稱為老人房,,居住條件相對較差,。有人不僅不愿意負擔父母的生活費,而且每年幾十元的新農(nóng)合都不愿繳,。
為了重建被破壞的鄉(xiāng)村文化,,2013年,趙法生,、顏炳罡等學者決定在農(nóng)村開辦儒學講堂,,從孝道入手重建鄉(xiāng)村儒學。同年1月16日,,第一期“鄉(xiāng)村儒學課堂”在這里開課,,以顏炳罡、趙法生為代表的專家團隊通過事例和道理結合的方式,,講授《論語》《弟子規(guī)》《孝經(jīng)》等經(jīng)典,,每月兩次授課,農(nóng)忙時也不間斷,。一年下來,,舉辦了20多次,每次開課日,,都有三四百人來聽,。慢慢地,儒學講堂改變了村子的風氣——婆媳紛爭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沒有了,,以鄰為壑亂倒垃圾的少了,,孝親模范越來越多,助人為樂成為村民的新風尚,。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曲阜考察,他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