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社論今年初,,為了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準備了好幾套策劃案,。其中之一是“光榮的荊棘路——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我們計劃采訪40位企業(yè)家,,再現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彰顯企業(yè)家群體在改革開放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我們也希望這些企業(yè)家回答我們一個共同的問題:回望四十年改革開放,,我們做對了什么,;面向未來,,我們最該記取的是什么?
如今,,這些企業(yè)家的故事已經陸續(xù)上線,,經濟觀察網(www.eeo.com.cn))以專題呈現(在今天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宣布表彰百名改革先鋒,,我們采訪的一些企業(yè)家名列其中)。這些故事重新編輯后,,還會作為經濟觀察報的年終特刊在12月31日出版,。聆聽這些帶著歷史的深刻印記走到今天的企業(yè)家所講述的一切,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
起初聽到這句話,,我們并沒有特別深切的感受,。或許是因為,,在采訪前的溝通環(huán)節(jié),,我們早已明確告知,我們是為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做這樣一次采訪,。我們知道他們的表達是誠懇的,,但坦白地說,初次聽到這句話,,我們其實并不明白這句話之于他們本人的意義,,更不用說之于企業(yè)和時代的內涵。但是當他們開始講述,,當時光的河流倒轉,,那些生動而鮮活的個人記憶撲面而來,當我們在教科書上讀過的歷史,以令人料想不到的方式在某家公司的會議室里重現,,我們忽然明白,,這句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表述,傳遞的是一種多么深沉的情感,。正是這些我們多少有些陌生的歷史細節(jié)和個人記憶,,構成了那些我們熟悉的宏大敘事的底層架構。這些打動人心的故事,,甚至看似卑微的更多普通人的塵封記憶,,奠基起了歷史的底座。
四十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今天我們習慣于說,,是四十年前的今天,開啟了一段持續(xù)至今的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的歷史,。不過,,對于每一個經歷了這樣一段歲月中的個人來說,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往往與宏大敘事無關,。盡管在這樣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被歷史改變,。當所有的宏大敘事被還原成每一個普通人的悲歡離合,,那些奮斗與掙扎,歡笑與淚水,,聚合成歷史的洪流,,奔騰萬里,不可阻遏,。
時間開始了,。
回望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一定要說,,歷史是從解放思想開始的,。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一種穿越時空隧道的吶喊,當封閉和禁錮一點點被打破,,當人們頭一次睜大了眼睛看身外的世界,,當人們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當人們也許是小心翼翼地,,但也是義無反顧地邁出了第一步,,終于有可能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一次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即使這個選擇仍可能不時觸碰到仍顯僵硬的邊界,。
歷史以這樣的方式奏響了改革開放的序章,。
思想的解放,首先帶來了人的解放,。當思想的牢籠被打破,每一個人開始擁有選擇的自由,。當生活不再是一種色彩和模樣,,每一個人,終于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定義生活,,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當每個人都相信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努力用生命中的全部能量擁抱新的可能,,整個社會的活力也因此而充分煥發(fā),。這時候,中國和中國人的命運就已經徹底被改變了,。
在這一進程中,,人的解放帶來了生產力的解放。當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基本的權利,,市場就從弱小到充滿活力,,市場重新賦予中國經濟以強大的動能和生命力,中國也最終選擇擁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正是在這樣的進程中,,企業(yè)和企業(yè)家擁有了參與競爭的機會。民營經濟從夾縫中一點點萌芽生長,,最終成為參天大樹,,從邊緣地帶逐步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的進程中,,企業(yè)家回到了舞臺中央,,如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他們擁有闖與試的冒險精神,,持續(xù)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力,他們通過市場之手配置資源,,不斷地拓展著中國經濟的可能性,。如果我們一定要說中國經濟奇跡,企業(yè)家群體正是這個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
所以我們理解,,為什么那些企業(yè)家們會說“感謝改革開放”,。因為沒有改革開放,今天那些在中國經濟星空中閃耀的企業(yè)家們,,他們的命運從出生的時候或許就已經注定,。他們是農民、工人,、教師或者公務員,。我們不可能看到1984年前后的創(chuàng)業(yè)潮——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企業(yè)家從此誕生。我們也不會看到“九二派”的意氣風發(fā),,他們告別體制,,成為真正現代企業(yè)制度意義上的第一代企業(yè)家。我們當然更不會目睹互聯網一代創(chuàng)業(yè)潮在中國出現,,那可能是我們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脈動第一次與世界同頻共振,。同樣,我們不會有機會談論中國加入WTO的紅利和此后那個狂飆突進的年代,,更不會在今天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潮中感受新生代的奇思妙想,。
對企業(yè)家來說,這是一段充滿波折的“光榮的荊棘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從未想過特殊的扶持和優(yōu)厚的待遇,他們從來都只是期望擁有一個基于法治的正常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一個公平參與競爭的機會,。這是信心的來源和根本保證。
歷史的邏輯如此清晰,。我們就這樣走過了四十年,。
四十年前,當改革開放剛剛啟動的時候,,人們或許從未想過我們擁有今天的生活,。這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yè)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xù)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正在富起來,,也正在強起來,。我們如何讓中國人在這樣的進程中,擁有更多的尊嚴,、安全和獲得感,,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企業(yè)家們有更穩(wěn)定的預期,從而中國經濟能夠更好地實現引擎切換,。這是時代的命題,。
我們走進了一個新時代。此時,,世界正在發(fā)生新的變化,,我們從工業(yè)時代進入一個移動互聯網的世界,新的工業(yè)革命漸入佳境,。我們越是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就越可能感受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我們正在告別資源消耗型的經濟,,而致力于成為一個知識經濟大國,讓創(chuàng)新成為經濟發(fā)展的第一引擎,。我們選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繼續(xù)推動全球化,以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我們是這個龐大體系的一部分,。
在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回望這個國家走過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邏輯沒有改變,。我們需要推動思想繼續(xù)解放,解放思想無止境,,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夠讓創(chuàng)新力得以充分釋放,。我們需要繼續(xù)以開放促改革。讓正在推動的新一輪對外開放,,成為催動對內開放的新動力,,讓已經推出的1600多項改革方案開花結果,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來的,。這可以看做對歷史之問的回答。我們曾經的憧憬如今已經變?yōu)楝F實,,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正在匯聚成一個新的開始,。這是一場不會停歇的接力跑。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跑者。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未來,,可以兌現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承諾,讓每一個普通的心愿得償,,讓所有人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十年前,,億萬人從他們生存的逼仄空間邁出歷史的一步,。從那時起,這樣的初心和使命就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每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