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僅2018年,,嫦娥四號實現(xiàn)人類航天器第1次月背軟著陸,,鵲橋號中繼衛(wèi)星進入使命軌道,北斗三號全球組網,,風云四號衛(wèi)星向亞太用戶提供服務,,高分五號成功發(fā)射……
這些驕人的成績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辛苦付出,今天是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感悟航天人身上特有的本領和不凡精神。
姜杰:火箭是第一棒,,必須十拿十穩(wěn),,才能讓衛(wèi)星發(fā)揮作用
我是姜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也是第四屆“中國航天日”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之一。
我最繁忙時,,有三發(fā)火箭同在發(fā)射場,。看到火箭分秒不差射入太空,,那種成功的喜悅還沒有持續(xù)多久,,就又要投入下一發(fā)火箭的準備過程。
姜杰正在工作,。資料圖
我國正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笆濉逼陂g,,長征火箭高密度發(fā)射成為常態(tài)。
今年4月20日22時41分,,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實現(xiàn)第100次發(fā)射,,成為我國首個發(fā)射次數突破100次的單一系列運載火箭!
盡管長征三號甲系列頗為成熟,,但在我看來,,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中國航天人在整星整箭發(fā)射服務上不懈“突圍”,,完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
因為,火箭是第一棒,,必須十拿十穩(wěn),,才能讓衛(wèi)星發(fā)揮作用。
李文武:鋼管噴水冒火,,照樣焊,!
我是李文武,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的特種熔融焊工,。在冰火交融間,,我可以迅速完成焊接任務。焊接噴著水、冒著火的兩根鋼管時,,兩根鋼管中的氣體和水可能返流,,嚴重時,甚至引發(fā)爆炸,,所以必須在2至3秒內將小孔焊住,。
李文武正在工作,。資料圖
航天產品焊接難度很大,,我們焊工得練就360°全方位都能焊的本事。有時甚至要求焊工憑經驗“盲焊”,,且做到一次成功,。
為了提高焊接水平,我曾在手上吊過磚頭,。焊接是一件很苦的事,,我身上被燙傷過很多次。但是,,干一行愛一行,,不知不覺間,我在這行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
每當看到大火箭騰空而起,,那種驕傲,難以言喻,,無可匹敵,!
付斌:誤差毫米間,是我對火箭的承諾
我是付斌,,防隔熱室的一名設計人員,,主要負責防隔熱及熱密封設計工作。我可以準確估算出各零部件在防隔熱試驗中的間隙,、厚度等尺寸,,誤差不超過1毫米。
防隔熱試驗,,表面溫度幾乎都在1000°c以上,,需要設計人員在試驗現(xiàn)場迅速判斷相鄰零部件在高溫環(huán)境下的縫隙變化,為后續(xù)試驗提供準確的參考數據,。這種尺寸變化往往不超過2毫米,,就好像我們看10張A4紙的厚度一樣。
付斌正在工作,。資料圖
大家說我是“試驗現(xiàn)場的第一發(fā)言人”,因為我判斷的結果與最終衡量出的結果誤差一般在1毫米以內。
其實,,我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的“尺子”,,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對尺寸的敏感度沒這么高,,后來就跟著指導老師多學多看,,終于做到了熟記每種零件的尺寸。誤差毫米間,,是我對火箭的承諾,。
李曉波:“絕技”沒捷徑,就要多下功夫,!
我叫李曉波,,是加工火箭零部件的一名鉗工?;鸺悴考募庸ぃ蟛僮髡吣芫珳拾盐蘸昧Χ?、尺度,。
在參加航天技能嘉年華時,我曾給大家展示過一項“絕活”:不使用任何測量工具,,40秒內打磨出一把能開鎖的鑰匙,。當時觀眾都很驚訝,其實這是我們的基本功,。
我記得有一個火箭零部件由多個零件組成,,加工全靠鉗工的雙手完成,要求各零件之間平行度為0.02毫米,。0.02毫米的距離,,差不多連一根頭發(fā)絲都塞不進去。
李曉波正在工作,。資料圖
為了練習手的“穩(wěn)”度,我上班在忙活,,下班后接著練習銼金屬板,,每天銼掉3至5厘米。終于,,我的手越來越“準”越來越“穩(wěn)”,,圓滿完成了每一次高精度加工任務。
我覺得練成所謂的“絕技”,,沒有訣竅,,就是要多下功夫!
尉鳳枝:焊接“針尖”和“麥芒”這種事情,我每天都在做
我是尉鳳枝,,一名大火箭上的裝接工,。焊接“針尖”和“麥芒”這種事情,我每天都在做,,比如把一根汗毛粗細的導線和一個針尖大小的元器件管腳焊接在一起,。
巴掌大的電路板上,有上千個管腳直徑在1毫米以內,、間距只有0.3毫米的元器件,,人的肉眼基本看不清楚,而且它們種類,、位置不同,,必須要在顯微鏡下操作。
火箭零部件焊接對鍍錫量,、焊接溫度要求很嚴苛,,手握焊槍一定要穩(wěn),一旦焊錯,,產品就報廢了,。
尉鳳枝正在工作,。資料圖
要想做到零失誤,,準備工作很重要。在焊接前,,我會先準備一張生產圖紙,,把實物產品放大數十倍,把不同的元器件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出來,,并確認元器件的型號,、清點數量、對照位置,。
我覺得做跟航天相關的工作,,細心加耐心是不出錯的基礎,越是細小的活兒,,越不能急躁,。
張廣亮:我手工能實現(xiàn)頭發(fā)絲直徑1/500的精度
我是張廣亮,一名裝配技師,。如果把一毫米分成一千份,,每一份是一個μ。目前最精密的機械磨床的極限精度是μ級,。我手工能實現(xiàn)十分之一個μ的精度,,相當于一根頭發(fā)絲直徑的1/500,!
張廣亮正在工作,。資料圖
要將鋼塊磨成鏡面,,十分考驗匠人的耐性。我拿一個小方塊六面鐵開始練習,,從鐵塊的一個面開始研磨,,達到一定精度后,再以它為參照,,讓所有的面都達到相同的精度,。
我覺得在航天研磨的舞臺上,打磨的不僅僅是產品,,要磨出更高的精度,,最重要的是錘煉內心。
6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y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漫長過程,,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數代航天人的默默付出,未來,,中國航天將持續(xù)發(fā)力,,為中國航天事業(yè)做出更多貢獻?。ㄓ浾邚埲鹆釛钤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