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新華社社評:青春萬歲強國有我——獻給五四運動100周年
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交匯,,常常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在山西省永和縣奇奇里村,,駐村第一書記郭若橋(右)和村民一起在村廣場上打掃衛(wèi)生(4月1日攝)。郭若橋1989年出生,,2015年來到奇奇里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后,他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為村民辦實事:將村里的土路改造成柏油路,,為村民種的棗聯(lián)系銷路,幫助村民發(fā)展農(nóng)家樂和特色養(yǎng)殖,。2017年,,這個昔日既窮又偏的貧困村實現(xiàn)脫貧摘帽。兩年駐村任期結(jié)束后,,郭若橋選擇留任,,“留任是出于對這片土地的感情,村里的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我要留下來看著村民富起來”,,他說。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xiàn)出勇敢奔跑的英姿。新華社記者詹彥攝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百年歷程,,縱覽神州巨變,,幾多感慨,幾多豪邁,。從歷史走向未來,,總有一種信心和力量激勵我們奮勇前行——五四精神歷久彌新,青春中國風華正茂,!
“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百年前的鏗鏘誓言,,依然讓人熱血沸騰,。在民族危難之際,五四運動如同驚雷閃電,,劈開了舊中國如磐的黑暗,,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正是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歷史的峰巒中,,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永恒的豐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zhuǎn)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南京街頭,,朱倩倩(右)幫助乘客拿行李(4月12日攝),。今年32歲的朱倩倩是江蘇南京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江南出租汽車分公司的一名駕駛員。她在工廠打過工、做過小生意,,6年前進入出租車行業(yè),。她工作努力,肯吃苦,,曾將摔倒受傷的老人送去就醫(yī),,將乘客遺落的物品送還,被評為“美麗的姐”,。朱倩倩表示,,青年應該腳踏實地,服務社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快樂和貼心,。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xiàn)出勇敢奔跑的英姿。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以五四運動為新起點,,從1919到2019,,中國人民一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經(jīng)歷無數(shù)坎坷,,付出巨大艱辛,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書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撫今追昔,,那個山河破碎,、暮氣沉沉的“東亞病夫”早已一去不返,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新時代中國闊步向前,。這是改天換地、波瀾壯闊的100年,,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深刻昭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王迪將剛剛從客戶公司上門攬收的快遞件搬上貨車(4月10日攝)。23歲的王迪來自湖北恩施,他是圓通速遞濟南市北園網(wǎng)點的負責人,。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7點多開始派件,在此期間還需要上門攬件,,回到網(wǎng)點后要掃描,、分揀、裝包,,一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才能下班,,這就是王迪日常的工作情況。一年到頭,,他很少有休假時間,。他說,做好一名快遞員需要持續(xù)的勤奮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快遞“越來越快”,。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xiàn)出勇敢奔跑的英姿。新華社記者王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