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國道色季拉山段海拔達4720米,這里空氣稀薄,,紫外線異常強烈,而林芝公路局八一公路養(yǎng)護段110道班的普布單增,,在這里一守就是28年,。長年與他作伴的,是呼嘯的山風,、潔白的大雪,、滂沱的大雨,凍僵的手指,、結(jié)冰的眉毛,、通紅的鼻頭是他真實的寫照。保暢通,、救危難,,他堅守著公路人的使命,為司乘人員照亮了色季拉山的崎嶇山路,。
對他人來說,,色季拉山是自然風光奇?zhèn)サ穆糜尉包c;對普布單增來說,這里是家,,是生活,,更是付出了半輩子的事業(yè)。自1990年參加工作,,他就在西藏林芝公路局八一公路養(yǎng)護段110道班做養(yǎng)路工,,守護了色季拉山公路28年,他熟悉這里的每一處邊坡,、每一段路面,、每一個彎道。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養(yǎng)路為業(yè),,道班為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甘當路石,,奉獻終身”,,這是普布單增的真實寫照,他在平凡的公路養(yǎng)護崗位上傳承和弘揚著西藏養(yǎng)路工精神,。
勇?lián)厝?/p>
堅守色季拉山
110道班位于318國道色季拉山上,,平均海拔4720米,。這里空氣稀薄,正常步行都會感覺呼吸困難,。補坑槽,、整修路肩、鋪油罩面,、冰雪搶險……這都是體力活,,剛來的道班工人很難忍受如此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普布單增總頂在前面,。強烈的紫外線早把他的臉曬得黝黑,,長期高海拔工作也對身體造成了影響,就這樣,,他堅守了28年,。
因為海拔高,色季拉山常年雨雪多,,適合養(yǎng)路作業(yè)的只有四五個月的時間,,不到半年的時間要完成一年的養(yǎng)護工作,這為公路養(yǎng)護增加了不少難度,。天剛蒙蒙亮,,普布單增就要起床做好準備工作,晚上在月光下才回家休息,。在他的帶領下,,工區(qū)高效地完成了養(yǎng)護任務,好路率年年上升,。
除了養(yǎng)護時間短,,高山公路養(yǎng)護還面臨著災毀嚴重等問題。每當雨季來臨,,色季拉山經(jīng)常發(fā)生小型塌方,,對普布單增來說,往往清理完這處,,又得趕到另一處塌方現(xiàn)場進行搶修,,活總是干不完。在冬季,,大雪封山,,除雪保通成了最重要的任務。由于氣溫低,,除雪器械的發(fā)動機都不敢關,,而機械處理不了的地方,普布單增就會帶領職工用鐵鍬清掃。色季拉山背陰地段的路面冰凍如鐵一般,,一鎬頭下去手被震得生疼,,汗水在帽子上凝成縷縷冰凌,手指被凍到?jīng)]有知覺,。
工作一直很艱苦,,但普布單增的堅守不曾動搖,他說,,每多墊一段路,,每多鏟一鍬雪,過往司乘人員就多一份安全,,他也就多了一份安心,。
情滿雪山
精心養(yǎng)護平安路
色季拉山的冬天大雪飛舞,高山公路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方向,也看不清路,,常出現(xiàn)車輛拋錨,、深陷,旅客受阻的情況,。
風雪中見真情,。遇到這種情況,普布單增就帶領工區(qū)職工為旅客和駕駛員提供開水,、感冒藥和簡易修理工具,,讓過往司乘人員走得更放心、舒心,。
2010年11月,,正是色季拉山最冷的時候,一輛農(nóng)用車滑入邊溝,,車上兩名人員無法自救脫因,。得知消息后,普布單增帶領職工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趕過去,,用鐵鍬和手除去車輛下的積雪,,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搶險,被困車輛成功脫困,。
或許風雪為伴,、扛寒耐饑算不上驚天動地,但雪山上28年的堅守足以令人動容,。普布單增把全部的熱血都傾注到了他所管養(yǎng)的路段中,,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堅守書寫不一樣的人生,展示了當代養(yǎng)路工的以責為先,、以路為業(yè)的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