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紅軍將士,紛紛拿出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衣服,、被褥,、水壺和其他用品,送給窮苦百姓,。從黔東南的黎平縣一路走到黔西北的赤水市,,記者所到的紅軍長征紀念館、陳列館,、展覽館中,,都能看到群眾精心保存的紅軍贈送物品。
在遵義市,,不少人知道這樣的故事:當紅軍先遣部隊夜半時分悄然攻下遵義城時,,為了不擾民,戰(zhàn)士們冒著云貴高原隆冬時節(jié)的寒冷,,露宿在屋檐下和道路上,。當?shù)孛癖姷诙煸绯客崎_門一看,感嘆“哪見過這樣不騷擾百姓的部隊,!”
“所以,,后來紅軍主力部隊進入遵義城,老百姓幾千人自發(fā)擺起香案迎接紅軍!”遵義市紅色文化專家黃先榮說,,“紅軍不但對群眾秋毫不犯,,還打土豪、分田地,,打開地主的鹽倉分給百姓,。”
長征途中出版的《紅星報》,,刊登了《仁懷工農慰勞紅軍》的新聞——紅軍進到仁懷縣城時,,仁懷的勞苦群眾派出了代表50人,其中一半是工人,,抬了肥豬3只,,茅臺酒一大壇,送到總政治部慰勞紅軍,。他們說:紅軍在遵義,、桐梓的一切事情,我們都很清楚,,紅軍是保護干人的軍隊,,不拉夫、不派捐,、不殺人放火,、公買公賣,打土豪分田地……總政治部派了代表答謝了他們的慰勞,,并詳細說明了紅軍的主張,,隨即把肥豬燒酒連同打土豪得來的東西,分發(fā)給當?shù)厝罕?,并撫慰被國民黨飛機轟炸的百姓,,歡聲雷動。
新聞中提到的“干人”,,在當時指赤貧如洗的人,。這張報紙的影印件,目前在紅軍長征過茅臺陳列館里展示,。該陳列館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zhèn)紅軍三渡赤水渡口處,。
貴州多山,“九山半水半分地”,,既有直上云天的崇山峻嶺,也有深陷地表的峽谷溝壑,。長征中的紅軍,,每一步都是“萬仞山,路難行”。正是有了當?shù)匕傩盏拇罅椭?,紅軍才渡過赤水河,,踏過萬仞山,走上了勝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