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宇來北京三年了,,零碎打工,時而拾荒,,拾荒一天能賺100塊錢左右,。
下午,陳陽(化名)將自己收貨的棕色廂式貨車停在了路邊,。他在半年前亦從拾荒做起,,靠著騎三輪,挨個小區(qū)翻垃圾桶,,如今攢錢做起了類似拾荒“中介”的角色——拾荒者和周邊居民將攢下的可回收物資賣給他,,他再運到五環(huán)外賣給回收站。他每天開著貨車往返京郊和城區(qū),,上午7點到11點,、下午2點到6點停靠在路邊相對固定位置,,打開貨車的車廂側(cè)門“開張”,。
陶宇中午一小時的成果賣了七塊七毛錢,他從兜里掏出二折皮夾,,將那幾張紙幣還有幾枚硬幣塞進去,。陳陽在一邊傳授著自己的生意經(jīng):“要有三輪車,每天晚上5點到10點就能撿出一百塊錢,?!?/p>
送走陶宇,陳陽開始忙了起來,,來賣廢品的人排起了隊,。他的回收生意是“自家人”經(jīng)營,小姨在車廂里摞著一疊疊廢紙板,,并將其他垃圾簡單分類放好,,父親騎三輪去周邊回收,忙不過來的時候留下來幫忙,。
塑料瓶六分一個,,易拉罐八分一個,燕京啤酒瓶兩毛錢,,陳陽快速過著手里的瓶子,,嘴里做著簡單加減,靠在樹上專用來放塑料瓶的編織袋,,很快已從半滿堆到近滿,。對陳陽來說,,最值錢的廢品是鐵,“鐵就像我們的黃金”,,根據(jù)鐵種類不同定價有差異,,最貴的廢鐵他賣出過一公斤30元。
在民間拾荒者構(gòu)建起來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中,,過去人稱“京城破爛王”的杜茂洲曾做到了大老板,,是陶宇和陳陽們的再上一級。
杜茂洲原是四川巴中的一名小學(xué)代課教師,,和家人依靠每月22元的工資勉強度日,。1989年,為了還清家中多年欠債,,33歲的杜茂洲抱著淘金的想法來到北京,。在度過最初一段舉目無親、尋工無著的日子后,,他托了老鄉(xiāng)幫忙,,去一家垃圾場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