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變化的數(shù)字、態(tài)勢嚴峻的新冠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切斷疫情病毒源頭,,人們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野生動物身上。
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與2017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蝙蝠上的病毒同源,并可能通過中間貯主傳染給人,。中間貯主還待尋找確定,,但從目前看可能還是某類野生動物。
不管最后找到的野生動物是哪一個,,錯都不在野生動物本身,,而在于吃它們的人。
圖源:知乎(@湯圓兒)
那些餐桌上的“野味”,,不管是野兔,、刺猬、浣熊,,還是野豬,、穿山甲、果子貍,、蝙蝠,,都可能攜帶著致命病毒。
盡管如此,,仍然存在一群人,,對食用野生動物趨之若鶩,對吃“野味”帶來的快感無法抵抗,。
不得不承認,,這些人的動機,首先離不開一個“炫”字,。有錢的人要炫耀錢,,有權的人要炫耀權,而那些沒權沒錢的人,,也想要炫耀一下自己能夠打破規(guī)則。
知乎一位網(wǎng)友(ID:老蠻腰)講到他有一次上出租車想要扣上安全帶,,司機卻告訴他沒關系,,不用扣。明明是為了安全,,也是合法合規(guī)的事,,為什么司機會這樣說?“因為他想告訴你,,他可以給你一項打破規(guī)則的特權”,。
越是不被允許,同時也未必好吃的野生動物,,越是有人偏偏要吃,,“因為那代表了他們可以打破規(guī)則,表示他們擁有特權,?!?/p>
一些人骨子里認同權力,盡管自己沒有擁有真正的權力,,但也想要通過在一些方面突破規(guī)則來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望,。權力是最好的春藥。
有人說這種炫耀就跟“故宮飆車”似的,,這類人吃之前還一定要拍照發(fā)個朋友圈,,顯示出一種我能你不能的“驕傲”。
不吹不黑,,要說是誰喜歡吃野生動物,,中年男士是首選的“懷疑對象”。有人把這個群體定位得更加確切,,即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是吃“野味”的主體人群,。
這群人迷信食補,相信野生的更有營養(yǎng),,對“補腎壯陽”四個字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認真地相信來上一道野生的刺猬、穿山甲或者蛇,,彰顯財力,,可在招待重要人士時顯得“很有面子”,也可以讓自己“充滿男子氣概”,。
其實野生動物所含的營養(yǎng)價值和家禽沒有任何區(qū)別。就拿穿山甲來說,,它的營養(yǎng)價值甚至還比不上人們的指甲,。食用野生動物既不能延年益壽,也不能青春永駐,,根本不能“治病”,,還有可能“致病”。
不可否認,,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里有文化和傳統(tǒng)的成分在。過去的“中醫(yī)傳統(tǒng)”,,也講究用穿山甲片,、熊膽、麝香,、牛黃,、犀牛角等入藥,但這只適用在沒有找到人工替代品之前,,且不能針對瀕危動物?,F(xiàn)在不管是人工麝香、工程牛黃,,還是人工熊膽粉,,都已經(jīng)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功效也跟野生的不相上下,。
我們的飲食文化追溯到清朝,,野味的食用風氣也曾興盛,。至今流傳的“水陸八珍”,就是在乾隆朝成型,,其中不乏鹿筋,、蛤士蟆、熊掌,、鹿尾,、象鼻。我們的祖先,,也經(jīng)歷過必須要依靠打獵才能果腹的階段,。但現(xiàn)在已不是清朝,也不是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年代,,可就是有人不好好享受人類文明的進化,,非要退回野蠻,反其道而行之,。
就現(xiàn)在網(wǎng)絡輿情來看,,那些食用野生動物的人早就是臭名昭著了,網(wǎng)友更是幾乎從年前罵到了年后,。
1月30日下午,#這兩天我最想不通的事#成為微博熱搜話題,,話題內的熱門微博中,,網(wǎng)友吐槽愛吃“野味”的人。
壞就壞在一張嘴上
與野生動物畸形接觸
必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希望這樣的一群人
別再讓大家都陪著他遭殃
針對野生動物消費,、貿易,以及相關立法,,你也可以發(fā)表意見和態(tài)度,!
點擊閱讀原文,填寫由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中國環(huán)境報社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起的問卷調查《公眾對野生動物消費,、貿易,、立法意愿的調查》??箵粜鹿诜窝滓咔?,我們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