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1月28日個子不高的男護士:像病房里的一個“穩(wěn)壓器”
依舊是在陰冽的清晨到達醫(yī)院,。今天我們組有兩個“大活”,,一名腎衰患者要做血液凈化,,另外一名則要進行最危險的操作——氣管插管,。看完病人后,,幾位醫(yī)生兵分兩路,,分別去處理血液凈化和氣管插管。有了前幾次的經(jīng)驗,,我們提前把需要的藥品事先準備好,。不料喉鏡又出了問題,在等待新喉鏡的過程中,,一位個子不高的男護士引起我的注意,,他手法嫻熟,一個多余的動作都沒有,,活干得讓人看著極其舒服,,操作的同時還不停地安慰一旁新來的護士和屋子里焦慮的患者,像病房里的一個“穩(wěn)壓器”,。喉鏡和負壓吸引裝置終于來了,。管床的小伙子義無反顧地戴上防護頭套,像個勇士一樣完成了危險的操作,,淡然鎮(zhèn)靜,。
午飯時,發(fā)現(xiàn)醫(yī)院宣教中心的老師給我做了個小視頻,,被學生發(fā)到網(wǎng)上,。從下午到晚上,涌來了雪片般的問候,,家人,、朋友,、同學、同事,,認識的,、不認識的……心中暖暖的。
第四天:1月29日作為同行,,這時候能做的唯有鼓勵
早晨一過去,,得知夜間又有一名患者去世,多少有些沮喪,。然而,,寶貴時間更要留給活著的人。穿防護服時又被告知,,防護用品很緊張,,進去一次一定要多完成一些工作。但是,,ICU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在外面中心臺看著像過山車一樣的生命體征,恨不得馬上到床旁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然而,,現(xiàn)實不允許這么做,只有一遍一遍拿著對講機,,和里面的護士們反復溝通,想辦法找到原因并糾正,。
下午得到通知,,去另外一家醫(yī)院會診及看望一名醫(yī)生,才40歲,,他因為病情加重,,又和夫人雙雙染病,很是焦慮,。我們看了他的病歷資料和肺CT,,心里不免又一沉。好在視頻通話時,,他居然可以連續(xù)說話,,不太費勁。作為同行,,這時候能做的唯有鼓勵,。而作為外科醫(yī)生,40歲正是干事的年齡,,希望這把“手術刀”能夠保有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