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籍志愿者樸貞旻2011年來到蘇州,,開了一家跆拳道館,早把這里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這幾天,,不少韓國籍居民回到蘇州復工復產(chǎn),,社區(qū)工作人員排查外籍人士時,語言障礙成為最大障礙,。當?shù)弥鐓^(qū)招募韓語志愿者時,,他主動報了名。主要負責打電話登記信息,,幫助他們辦理通行證,、住宿登記,遇到其他問題也會告訴他們怎么做,。
在園區(qū)徐家浜社區(qū)入口門崗,意大利志愿者丹尼爾對進入小區(qū)的車輛,、人員逐一測溫,、登記。因為戴著口罩,、普通話相對流利,,要不是有人偶爾提醒,過往居民都沒注意到這位執(zhí)勤服務的志愿者是個意大利帥哥,。丹尼爾說,,看到社區(qū)志愿者招募令后,主動向社區(qū)工作人員表達了想為疫情防控出力的想法,。他報名參加志愿者隊伍,,加入徐家浜社區(qū)“抗疫”第一線,穿上志愿者紅馬甲,,配合民警,、社區(qū)工作者對車輛、人群進行排查,?!胺揽匾咔椋總€人都有責任,。這里就是我生活的家園,,這個時候我不會缺席!”
同樣選擇守望相助的還有蘇貝妮和蘇杰夫這對美國夫婦,。作為城邦社區(qū)的網(wǎng)格員,夫妻倆主動申請加入社區(qū)防控隊,,承擔起分菜,、撿菜、送菜這些工作,。每天早上,,他們與社工一起,,將新鮮蔬菜分裝打包,再一家家送到自行隔離的居民家中,,每天如此,,風雨無阻。蘇貝妮說,,“這里是我的家。我要幫我的鄰居,,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
這些江蘇大地上挺身而出的志愿者們,,是凡人英雄,,他們就在你我身邊,為戰(zhàn)“疫”局勢的好轉做著各自的努力,,他們的光和熱匯聚成絢麗多姿的“春的色彩”,。
編輯/沈穎朱彤設計/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