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場上,,人們不僅記住了悲傷的淚水,、病痛的折磨,,更記住了這些堅守的身影、堅毅的眼神,。
在另外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決戰(zhàn)中,,堅守在脫貧一線的一個個“她”,在貧瘠的土地揮灑汗水,,把閃耀的青春融入時代脈動,,毫無怨言地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黃文秀在下村走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用自己的奉獻之火,點燃貧困群眾的必勝信念,。
在入黨申請書上,,她堅定寫下:“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
26歲的王秋婷,,生命定格在扶貧工作途中,,《打通最后的5.62公里》的日志里,記錄著她的脫貧夢想和對這片土地,、這些困難群眾深沉的愛,。
李耀梅在加固掃帚(2019年4月28日攝),。新華社發(fā)(馮開華攝)
2019年,二十三名女性獲全國脫貧攻堅獎,。
其中,,獲得奮進獎的尼吉拉姆和李耀梅都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家婦女,她們不僅自己立志脫貧,,還帶領鄉(xiāng)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尼吉拉姆是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扎西崗鄉(xiāng)典角村村民,因一場交通事故落下終身殘疾的她開起了商店,,幫扶著孤寡老人和貧困戶,。寧夏吳忠紅寺堡區(qū)大河鄉(xiāng)龍源村村民李耀梅,在疾病面前不低頭,將掃帚事業(yè)越做越大,,每年可帶動20戶以上的貧困戶就業(yè),。
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引領著社會前進的腳步,,無數(sh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性用青春芳華詮釋初心使命,,用無悔奉獻譜寫新時代巾幗之歌。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接受采訪(2015年10月6日攝)。記者李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