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自然離不開一批革命先驅者不遺余力的宣傳推介。1918年11月,,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謳歌十月革命。1919年5月,,他又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陳獨秀也先后發(fā)表了《勞動者的覺悟》《談政治》《社會主義批評——在廣州公立法政學校演講》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批駁空想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正如當年一份文獻所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歷史是很短的,,至今不過三年左右??墒且幻嬉驗槭芰藝H資本主義的壓迫和俄羅斯無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他面因為先驅者的努力宣傳,竟使馬克思主義能在最短期間發(fā)達起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人日益增加起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頁)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同鄧中夏商議后,,在北京大學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也是李大釗把“對于馬克斯派學說研究有興味的和愿意研究馬氏學說的人”聯(lián)合起來的最初嘗試,。同年11月17日,研究會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登出啟事,,聲明:“本會叫做‘馬克斯學說研究會’,,以研究關于馬克斯派的著述為目的?!保ā多囍邢娜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頁)啟事中還登出了十九個發(fā)起人的名字,。這十九個發(fā)起人,,后來幾乎都成了共產黨員。1920年5月,,陳獨秀發(fā)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探討社會主義學說和中國社會改造問題。8月,,在這一研究會的基礎上,,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10月,,李大釗,、鄧中夏等在北京成立了“共產黨支部”。隨后,,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漢,,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等在廣州,,以及日本,、法國的留學生和華僑中,相繼成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馬克思主義的種子,,開始在古老中國的大地上綻放出燦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