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第十六個中國航海日,。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焙竭\離不開港口。港口的發(fā)展,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有著沉甸甸的分量,。無論是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期間,,還是到中央工作后,,港口始終是他考察、關注的重點之一,。
在福建寧德任職時,,習近平認為,沿海地區(qū)要想富,,要先建港,;在浙江任職時,把港口作為全省發(fā)展海洋經濟的引擎,,緊抓不放,;在上海主政時,把港口作為上海走向國際大舞臺的支點,,大力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更廣闊的視野上對港口進行謀篇布局,,規(guī)劃航運強國建設,。他經常利用國內考察或是出訪的機會,到港口進行調研,,指導工作:
2013年7月,,考察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qū);
2014年9月,,在斯里蘭卡考察科倫坡港南集裝箱碼頭并出席港口城開工儀式,;
2016年1月,考察重慶市果園港,;
2017年4月,,考察廣西鐵山港;
2018年11月,,考察上海時視頻連線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聽取建設和運營情況介紹,;
2019年11月,,在希臘訪問期間參觀了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項目;
2020年3月,,考察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qū)
……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考察調研有著怎樣的深意,?
航運系國運
向海則興,背海則衰,。航運,,始終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
歷史經驗證明,強國的路徑有多條,,但通過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進而帶動國家地位的提升,這在世界產業(yè)經濟中是少見的,,航運業(yè)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尤其是當代一些國家的快速崛起,都離不開航運的發(fā)展,。
“強國”的基礎是經濟,,經濟的增長離不開貿易,而貿易的最重要載體就是航運,。航運業(yè)始終處于國際市場的前沿,,是國際經濟走向的晴雨表。作為全球貿易最主要的載體,,航運至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中國的航運業(yè)起源于唐,興盛于明,,于晚清開始衰敗,。近代的仁人志士都把振興民族航運作為夢想追求。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對發(fā)展航運和海港作了專門論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航運事業(yè)開始新的拓荒,。
如何做大做強航運,,總書記一直記掛在心。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武漢考察,,一下飛機就冒雨前往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qū)調研。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