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記者張敏彥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統(tǒng)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對于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書中,,習近平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蘊含著豐富的方法論,。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chuàng)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治大國若烹小鮮”,,習近平曾引用先哲名言,,闡述治國理政之道?!读暯秸勚螄碚返谌碇刑N含著豐富的方法論,,體現(xiàn)出“治大國”的深刻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也非常具體地闡釋著“烹小鮮”的精義妙道,。
精準——要練就“繡花”之功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多次提及“精準”,。其中,第五個專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zhàn)脫貧攻堅》,,幾乎篇篇強調(diào)“精準”。習近平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成敗在于精準。他要求領導干部要掌握精準脫貧方法論,,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能力,。
2013年11月,習近平翻山越嶺,,輾轉(zhuǎn)來到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看到村里全是“996138部隊”,,也就是老人,、孩子,、婦女,習近平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他鄭重提出“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此后,,“精準”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方法論之一,。
幾年來,習近平反復強調(diào)“精準”的重要性,。從2015年到2020年,,習近平就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召開了7個專題會議,次次提及“精準”,。兩會會場,“精準”也是習近平提及脫貧攻堅的高頻詞,。他常用生動的比喻闡述“精準”:
“下一番‘繡花’功夫”——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要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
精準,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更是一種務實的工作方法,。精準,是習近平治國理政一以貫之的工作方法之一,。習近平多次強調(diào),,要從細節(jié)處著手,養(yǎng)成習慣,。
對于脫貧攻堅,,習近平強調(diào)“聚焦精準發(fā)力,攻克堅中之堅”,;對于深化改革,,習近平要求“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對于污染防治,,習近平提出“精準治污”;對于城市管理,,習近平提出“像繡花一樣精細”,;對于黨的建設,習近平要求“瞄著問題去,、對著問題改,,精確制導、精準發(fā)力”……
習近平的精準方法論,,廣泛運用于脫貧攻堅,、全面深化改革、生態(tài)文明建設,、城市治理,、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協(xié)同——要善于“十個指頭彈鋼琴”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第六個專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xiàn)新突破》中,,習近平多次提及“協(xié)同”。他強調(diào),,全面深化改革要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tǒng)集成,、協(xié)同高效上來。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注重協(xié)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
幾年來,,習近平主持召開40次中央深改組會議,、15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協(xié)同”一詞被反復強調(diào),。從提出“各項改革協(xié)同配套”,,到強調(diào)“搞好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推動改革舉措精準對焦協(xié)同發(fā)力”,再到要求“改革方案協(xié)同”“改革落實協(xié)同”“改革效果協(xié)同”……縱覽習近平有關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以協(xié)同發(fā)力破局,、向協(xié)同要動力、用協(xié)同聚合力,,始終是習近平謀劃和部署改革工作的重要思路,。
幾年來,從養(yǎng)老到醫(yī)療,,從教育到就業(yè),,從經(jīng)濟發(fā)展到社會事業(yè)……全面深化改革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tǒng)集成、協(xié)同高效,,始終朝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不斷邁進,。9月1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再次強調(diào),,要善于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聚焦重點問題,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tǒng)集成,、協(xié)同高效,。
協(xié)同,意味著增強系統(tǒng)思維,,做好統(tǒng)籌兼顧,。梳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論述,“協(xié)同”方法論貫穿其中,。
談到推動長江經(jīng)濟帶發(fā)展時,,習近平強調(diào)要“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談到脫貧攻堅時,,習近平提出“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談到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時,習近平要求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2014年2月,,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談到了治國理政的感受,。他說:“在中國當領導人,,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tǒng)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p>
牽住“牛鼻子”——抓“關鍵少數(shù)”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多次提及抓“關鍵少數(shù)”,。其中,在第十九個專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中,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少數(shù)”,,必須做表率、打頭陣,。
2015年2月,,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特別提出了“關鍵少數(shù)”這個概念,。此后,,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diào)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他認為,,抓住“關鍵少數(shù)”,,就等于牽住了“牛鼻子”。
一直以來,,習近平對“關鍵少數(shù)”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部署各項工作時,他頻頻@“關鍵少數(shù)”:
——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從嚴管好各級領導干部”,;
——深化改革:“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
——生態(tài)文明建設:“要落實領導干部生態(tài)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考核問責”;
……
抓“關鍵少數(shù)”,,既是抓責任,,也是抓示范。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講了這樣一段話:
“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革命戰(zhàn)爭年代,,喊一聲‘跟我上’和吼一聲‘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p>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關鍵在有覺悟和做表率,。以“關鍵少數(shù)”示范帶動“絕大多數(shù)”,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工作才能取得扎實成效。這正是習近平所說的“頭雁效應”,。
現(xiàn)在,,“十四五”時期即將開啟,我國將進入新發(fā)展階段,。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關鍵少數(shù)”擔負的責任自然更重。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看干部擔當,。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強調(diào),,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需要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保持定力,、一往無前,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需要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奮勇當先,、實干擔當,。
“撲下身子”——要沉到一線調(diào)研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第十九個專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中,,習近平指出,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diào)查研究。在第三卷的最后一個專題中,,習近平多次強調(diào)“調(diào)查研究”的重要性,,意義重大,。
調(diào)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曾告誡全黨:“調(diào)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大問題,?!?/p>
如何調(diào)研?習近平用他的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
2015年,,在中央黨??h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習近平回憶道:“我在正定時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他心里一直有一條準則: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
這就是“撲下身子”,?!皳湎律碜印狈侥堋敖拥貧狻钡脤嵡椤?/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入基層一線調(diào)研,,堅實的足跡縱橫中國。在調(diào)研中,,習近平看真貧,、找“窮根”,明確脫貧攻堅的靶向,;在調(diào)研中,,習近平深入了解改革進展,推動改革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最近兩個月,,習近平深入吉林,、安徽、湖南考察,,主題之一就是圍繞謀劃“十四五”時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進行調(diào)研,;企業(yè)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經(jīng)濟社會領域?qū)<易剷?,習近平聽取各方面對“十四五”?guī)劃編制以及經(jīng)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正如習近平所說:“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的系列重要講話,,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新的實踐課題,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