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實例彰顯廈門開放成果。廈門加快建設通達全球的國際交通網絡,,將航空網絡擴展至歐洲,,并實現了對大洋洲、北美洲的覆蓋,;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現已成為全國四大郵輪母港之一;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及金磚國家的互聯互通,,促進雙向貿易強勁增長,,人文交流的紐帶緊密連接;中歐(廈門)班列開通至歐洲,、中亞及俄羅斯三條國際貨運干線,,主要通達12個國家和34個城市,并實現與東南亞地區(qū)海鐵聯運,,構建起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在今年9月8日舉行的國際投資論壇主旨大會上,,來自各國的政要代表通過視頻表達了從廈洽會平臺尋求商機,、攜手合作共贏的愿望。同日傍晚,,來自35個國家的60多位駐華外交官聯袂出席2020廈洽會駐華外交官招待會,,共謀合作良機,聆聽廈門與世界開放合作的聲音,。在危機中尋覓商機,,在迷霧中撥云見日,廈門主動作為,、勇當先鋒的背后,,彰顯的是中國以開放包容的胸懷不斷融入世界經濟發(fā)展大勢的決心。
特區(qū)設立40年來,,廈門愛拼敢贏,,大膽探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改革創(chuàng)新敢闖先試
改革創(chuàng)新,是經濟特區(qū)的根和魂,。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創(chuàng)新是關鍵的一招。
偉大的變革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波瀾壯闊的畫卷,。而歷史,,透過一個個重要時刻,為其標注下鮮明的印記,。
1981年,,湖里荒地一聲炮響,揭開廈門經濟特區(qū)建設的帷幕,;1982年,,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yè)印華地磚廠落戶湖里加工區(qū),,成為外商進入廈門經濟特區(qū)的“第一只探路螞蟻”,;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習近平總書記向海內外嘉賓推介廈門,,稱“廈門的發(fā)展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所走過歷程的一個縮影”……廈門特區(qū)紀念館,一幅幅歷史畫面,,點燃了廈門兒女的澎湃激情,,匯聚起萬眾同心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