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形勢下,,我國的外貿進出口,、吸收外資都頂住了壓力。剛剛出爐的外貿成績單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進出口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chuàng)下季度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從4月起,,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已經連續(xù)5個月實現(xiàn)正增長,,進出口也自6月起實現(xiàn)了連續(xù)雙增長。中國不僅穩(wěn)住了外資外貿,,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強勁動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
規(guī)則制度支撐逐步完善
成績的背后是我國持續(xù)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和行動,,是我國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guī)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不懈努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市場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連續(xù)4年修訂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清單條目壓縮幅度逾64.5%,。目前,,全國版清單還有33條,自貿試驗區(qū)版的清單則更短,,只有30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指出,負面清單是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抓手,,推進了我國制度型開放建設,。經濟合作發(fā)展組織(OECD)數(shù)據顯示,中國2013年以來對外資限制程度迅速下降,,下降幅度是各主要經濟體中最大的之一,。“可以說,,負面清單的不斷壓縮是推動中國投資自由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方式,。”
此外,,外商投資領域的立法也在逐步完善,。2019年外商投資法出臺,,確立了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為新形勢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建立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隨后各部門抓緊外商投資法相關配套措施的“立改廢”工作,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并清理與其不符的法規(guī)文件40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