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親當時的身體原因以及王志安親人的客觀情況,,兩家人沒有相見,。但通過電話,父親與戰(zhàn)友的生死承諾終于有了結果,。今天,,父親已經(jīng)過世,希望借這段動人的故事,,表達我對親人的哀思,、對英雄的緬懷與感佩,。
為國家獻出生命的人,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講述人:湖南龍越和平公益發(fā)展中心秘書長夏衡芳
2017年,,湖南龍越和平公益發(fā)展中心成立,,致力于在民間搭建“尋找戰(zhàn)爭失蹤者”的平臺,同時在政府指導下開展“湖南省優(yōu)撫對象關懷計劃”,。同時,,我們還組織湖南省14個地市公益團隊,在網(wǎng)上成立了“為志愿軍烈士尋親”工作群,,開啟了一場時隔70年,、地跨半個中國的尋親公益歷程。許多人聽說是為志愿軍烈士尋親,,二話不說立即參與其中,,有的幫忙聯(lián)絡,有的主動背起行囊和我們一起查訪,,有的提供線索……不到一個月,,就為6位烈士找到了親人。
湖南宜章的李運芬今年40歲,,是烈士李泰華的侄孫女。她得知找到叔公的消息時,,激動地說:“60多年來,,家里從來不知道叔公葬在何處。沒想到有這么多人幫忙尋找,!”志愿者告訴她,,凡是為國家獻出了生命的人,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尋親項目還在進行中,,目前,尚有不少烈士家屬仍舊尋親未果,。比如,,湖南常德年過60的姜業(yè)君,他的叔叔姜守喻當年和同鄉(xiāng)年輕人一同參加志愿軍,,歷經(jīng)戰(zhàn)火后杳無音訊,。姜業(yè)君的父親臨終時拉著他的手囑咐道,一定要找到叔叔下落,,為其正名,。10多年來,從縣城到省城,,姜業(yè)君夫婦問遍了周圍的老人,,訪遍了叔叔的戰(zhàn)友,,卻始終沒有完成心愿。
現(xiàn)在,,國家在行動,,我們在努力,愿為更多像姜守喻一樣的先輩找到回家的路,。
除了為烈士尋親,,我們還關注烈士父母的陪伴問題。雖然近年來國家提高了烈士撫恤金金額,,但那些身居鄉(xiāng)村且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還需要精神陪伴。2017年,,我們?yōu)楹鲜?242位烈士父母送去了“致敬大禮包”,,還在衡陽、郴州兩地啟動了烈士父母陪伴計劃試點,。接下來,,我們希望盡快完善湖南省烈士父母關懷計劃,開展傷殘軍人關懷計劃,,做好志愿軍口述歷史計劃等工作,。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李曉、陳之殷,、龍軍,、禹愛華、崔志堅,、劉小兵,、王斯敏
《光明日報》(2020年10月2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