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詩的悲觀低沉不同,,劉禹錫的酬答詩卻昂然向上。首二句“人誰不愿老,,老去有誰憐,?”與白詩一樣,以設問開篇,,點出“老”帶來的矛盾:人人都想長壽,,可真長壽了,卻又不受人待見,?!吧硎輲ьl減,發(fā)稀冠自偏”十字逼真地把老況描繪出來,?!皬U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為了愛惜眼睛而棄書不讀,,經常灸治疾病以度殘年?!敖浭逻€諳事,,閱人如閱川”,人老了經歷的事情就多了,理解自然深刻透徹,,看人就像看河川一樣,一目了然,。“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細想起來,所經歷的磨難都是幸事,,只要徹悟這一點,,便會超然解脫。最后二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為千古傳頌的名句,。“桑榆”比喻日暮。意思是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看它還能放射出滿天燦爛的霞光來,。大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慨。
【解讀】
老年人,,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沉甸甸的牽掛,。數十年來,他始終深懷敬老之心,、傾注愛老之情,、篤行為老之事,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
1984年12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一篇題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專論,文章充滿深情地說:“千千萬萬的老同志,,‘投身革命即為家’,,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不計名利,,不怕犧牲……,在離休之后,,仍然‘壯心不已’,,要把‘余熱’奉獻給黨和人民。他們的種種優(yōu)秀品德,,集中表現出他們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寫作此文時,,習近平同志31歲,剛剛履新河北正定縣委書記一年,。當時,,他把縣委僅有的一輛212吉普車配給老干部使用,自己則輕車簡從,,只要不出城關就騎自行車,。當他要離開正定時,一些老干部眼圈都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