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wǎng)
設為書簽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軍事APP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被稱為“中國運河第一城”的江蘇揚州考察,。在運河三灣生態(tài)文化公園,,總書記詳細了解大運河沿線環(huán)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總書記為什么要重點關注大運河,?從這條文化長河中,,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迪?歷經(jīng)千年,,大運河如何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大運河:關鍵紐帶寶貴遺產(chǎn)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边@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描寫大運河的詩句。
大運河的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古水道,開鑿了邗溝,。此后,,秦、漢,、魏,、晉和南北朝又繼續(xù)施工延伸河道。
隋朝,,是大運河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通濟渠,,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逐步形成以北京和杭州為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的水運大動脈。
元代以后,,隨著北京成為國家政治中心,,大運河的航運目的地也由洛陽轉(zhuǎn)移到北京。元代對大運河水道裁彎取直,,大大縮短了航運里程,,形成了京杭大運河,。
△今年11月份,“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中國大運河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