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組織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了解,,本次文物保護法修訂,,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凝聚各方共識,,向有關專家、地方文物主管部門和88個中央國家機關單位征求意見,,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意見,,形成了征求意見稿。
修改堅持問題導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修訂并非首次,,沿著時間線回溯,,可見其脈絡。
文物保護法頒布于1982年11月,,歷經5次修正和1次修訂?,F行《文物保護法》為2002年修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物事業(yè)發(fā)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完善法律保障;地方文物部門和社會各界也呼吁修改文物保護法,,適應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
2018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日前,國家文物局就修改文物保護法公開征求意見一經發(fā)布,,便引發(fā)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堅持問題導向是本次文物保護法修改的重要原則——修改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符的規(guī)定,,完善新時代迫切需要的重要制度,,重點解決地方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補短板強弱項,,回應社會關切,,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和需求。同時,,文物保護法修改堅持廣泛借鑒,。比如,注意借鑒資源類立法和文化領域立法經驗成果,,注意參考近年來文物保護地方立法和境外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guī)等,。
從80條擴到107條
對比現行《文物保護法》和征求意見稿可看出,前者共八章80條,,后者共九章107條,。主要修改內容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完善立法目的,,豐富文物定義和類型。根據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文物概念和革命文物,、文化景觀等文物類型,提出以國際通行的100年年代線認定可移動文物,。
其次,,強化政府責任,鼓勵社會參與,。根據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晰各級政府責任,對地方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作出規(guī)定,。規(guī)定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明確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明確支持設立非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措施,,規(guī)定文物捐贈、從境外返還文物的優(yōu)惠措施,。
第三,,加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力度。征求意見稿提出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制度,明確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登記備案程序和保護措施,。同時,,根據征求意見稿,完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規(guī)劃制度,。強化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管理要求,。提出不可移動文物降級撤銷制度;增加地下文物埋藏區(qū),、水下文物保護區(qū)制度,。完善建設工程考古管理制度,明確考古經費由政府保障,,完善考古出土文物移交制度,。
第四,加強館藏文物保護利用,。征求意見稿提出,明確文物收藏單位的非營利法人性質和其終止后的藏品分配程序,。明晰館藏文物認定和等級確定相關程序,。增加支持文物收藏單位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作為發(fā)揮館藏文物作用的舉措,鼓勵提高館藏文物利用率,,并加強文物展覽管理,。健全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調撥、借用,、交換等制度,。提出館藏文物降級退出制度。
第五,,進一步規(guī)范文物流通,,加強市場監(jiān)管,強化文物進出境管理,。征求意見稿提出,,為方便市場監(jiān)管和執(zhí)法,細化禁止買賣的文物類型,。此外,,提出公益、市場,、司法三種文物鑒定途徑,,并明確鑒定經營服務實行許可管理。
就監(jiān)督檢查增設專章
值得關注的是,,征求意見稿增設專章,,加強文物保護監(jiān)督檢查。征求意見稿提出,強化文物部門監(jiān)管職能,,建立國家文物督察制度和文物安全風險等級管理制度,。明確文物部門和有關執(zhí)法部門的行政檢查措施和行政強制措施。進一步明確文物安全責任,。
根據征求意見稿,,國務院授權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對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文物保護職責情況進行督察,,對重大文物行政違法案件和文物安全責任事故進行督辦,。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對因保護不力造成文物嚴重破壞或者安全隱患突出的,,可以約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求限期整改,。
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增設監(jiān)督檢查專章,既是保障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貫徹落實的有力手段,,也是近年來相關領域立法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