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zhèn)大歹小學的學生潘污簡(右)與堂妹在家里做寒假作業(yè)。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新華社貴陽2月26日電
題:斷貧莫若學——貴州大歹苗寨教育之變
新華社記者羅羽
從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縣城出發(fā),,驅車沿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過河溝、翻深山……半個小時后,,踞于山頭的大歹苗族村落映入眼簾,。村中,干凈的街道,、質樸的木屋讓人耳目一新,。
13歲的潘努階抱著書本從陡坡上的家中下來,喊上同伴潘污簡,,一同走進村路邊的潘乃黨家,。3位同讀六年級的女孩在一張方桌旁坐下,打開書本開始做作業(yè),?!耙惶煲徽拢覀兊冒磿r把寒假作業(yè)做完,,新學期開學交給老師檢查,?!迸伺A說,相約學習,,是她們近年來養(yǎng)成的習慣,。
這是2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zhèn)大歹小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潘污簡回憶說,,過去,,由于老師用苗語講課,很多學生不知課本上的漢字用漢語該怎么念,,對讀書越來越?jīng)]興趣,。加上父母沒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不怎么關心孩子學習,,不少孩子小學未念完就外出打工了,。
2019年8月,由澳門特區(qū)政府斥資3000萬元援建的大歹小學完工開學,。那一年,,入學的566名學生中,大歹村的孩子超過90%,。
大歹小學校長王紹東認為,,有了優(yōu)良的教學硬件還不夠,還需要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條件,。
2月25日,,在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zhèn)大歹村,大歹小學的學生和老師蒙慧蓮(右二)在家訪途中,。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老師們隨身帶上梳子,、糖果,無論在村里走訪,,還是在學校工作,,看見孩子頭發(fā)亂了,就主動給孩子梳頭,;聽見孩子喊老師好,,就獎勵一顆糖果……漸漸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學校還不斷舉辦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開設多種多樣的興趣社團、建立大大小小的獎勵制度,。老師們跟孩子們一起搞衛(wèi)生,、做游戲、練書法,、學繪畫……慢慢地,,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扉。
“老師們還在課后輔導我們做作業(yè),,一遍又一遍給我們講題,,哪怕我們屢錯不改,他們從不生氣,。我們題目做得好,,就給我們糖果獎勵,鼓勵我們繼續(xù)加油學習,?!迸四它h說,現(xiàn)在,,學生們喜歡和老師接觸了,,有心里話也會主動向老師傾訴。
潘污簡以前不愛讀書,,曾輟學出去打工半年,,如今,讀書成了她的“最愛”,。她說:“學校老師對我好,、教得好,我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p>
記者看到,在大歹小學的新年心愿墻上,,學生們許下的最多愿望,,是長大后當老師。潘污簡也不例外,,她希望能當上老師改變命運,,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苗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