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被稱為離星星最近的人,,“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回到地球后,,經(jīng)過恢復(fù)目前身心狀態(tài)良好,已轉(zhuǎn)入療養(yǎng)恢復(fù)階段,。她還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女兒和熱愛太空的孩子們,也送給舍家為國的航天人,。
在中國空間站,,她用歌聲傳遞出無限愛意與感謝:謝謝你!航天人,助我實現(xiàn)夢想,,進駐中國空間站;謝謝你,!親人和朋友,,給我無私支持,讓我放心去飛,;謝謝你,!親愛的祖國,給我無限力量,,做自豪的中國人,!
為國出征、叩問蒼穹,,“摘星星的媽媽”實現(xiàn)了她的飛天夢想,,成為了中國首位太空授課教師、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性,、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中國首位在軌超100天的女航天員······閃耀的光環(huán)背后是她堅韌刻苦、不畏艱辛的付出,。
翻開王亞平的履歷,,每一頁都閃閃發(fā)光。
1“一直很爭氣”的山東姑娘
1980年,,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一戶普通農(nóng)家,。“小時候,,家里條件差,,我只有一個玩具,是奶奶給我縫的布娃娃,,布娃娃的頭發(fā)是用紅毛線編的,。”她說,。
在爸爸眼中,,王亞平“一直很爭氣”,曾經(jīng)因為“失手”考了第二名大哭一場,。教過王亞平的老師,,對她都有著相同評價:這孩子學(xué)習(xí)太用功了!
小時候,,王亞平的夢想很簡單:“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小村莊,,考上大學(xué),當(dāng)個醫(yī)生或是律師”。
然而,,一個人命運軌跡的改變,,往往在不經(jīng)意的偶然中。
高三那年,,王亞平正好趕上招女飛行員,。“全班20名女生,,只有我一個不戴眼鏡,,大家都勸我去試試?!睕]想到,,她一路過關(guān)斬將,居然幸運地被錄取了,。這名山村女孩的人生從此踏上了藍天的舞臺,。
2從飛行員到航天員她用了整整十年
2月11日,空軍女飛行員王亞平在山東濰坊投入抗旱工作,。新華社發(fā)
成為飛行員后,,王亞平能飛4種機型,參加過多次戰(zhàn)備演習(xí),、汶川抗震救災(zāi),、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wù)。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時,,當(dāng)時還是飛行員的王亞平和戰(zhàn)友在電視機前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那一刻,,一顆“航天的種子”悄悄種在了她的心里,。“中國現(xiàn)在有了第一個男航天員,,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如果可能,我要做那個向太空挑戰(zhàn)的人,。”
2009年,,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首次選拔女性預(yù)備航天員。王亞平想?yún)⒓雍教靻T選拔,,當(dāng)時家里人并不同意,,父親還說:“你在地球上飛一飛就行了,跑到地球外面折騰干嘛,?”但王亞平執(zhí)意報了名,。通過層層選拔和考驗,,她在2010年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
成為航天員,,是一個不斷求知的過程,。王亞平曾詢問楊利偉,“當(dāng)航天員最難的是什么,?”楊利偉回答:“學(xué)習(xí)”,。
王亞平入隊第一年,需要系統(tǒng)學(xué)習(xí)空氣動力學(xué),、天文學(xué),、高等數(shù)學(xué),、航天醫(yī)學(xué)等30多門課程,。她刻苦求知,白天排滿課程,,晚上復(fù)習(xí),,書桌上的臺燈很少在深夜12點前熄滅過。
在那段時光當(dāng)中,,王亞平幾乎沒有出過航天城的大門,,每天都在航天城里學(xué)習(xí)。
女生都喜歡逛街,,聚會,,喝下午茶,但是王亞平那時候卻從來沒有這樣做過,,也沒有機會做,,而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xué)習(xí)上。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枯燥艱苦訓(xùn)練和一次次激烈嚴酷的挑選,。2013年,,她作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乘組成員飛上了太空。
3成為太空教師在最高處授課,,最深處“播種”
2013年王亞平化身“太空教師”,,在天宮一號里為全國6000余萬名師生成功進行了一堂長達40分鐘的太空授課,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科學(xué)之門”,。
那次從太空歸來,,王亞平收到了大量來信。她鼓勵著孩子們,,“你們要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其中,有一個女孩真的“追星成功”,,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畢業(yè)后成為王亞平在航天城的同事。
正如王亞平所說:“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總有一天你能觸摸到它?!?/p>
神舟十三號任務(wù)期間,,亞平老師在中國空間站完成兩次太空授課,通過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等課程,,讓學(xué)生們身臨其境,好似真的成為了坐在無邊宇宙教室中的一員,。
“天宮課堂”授課時,,王亞平將她和女兒在地球上一起制作的花朵折紙放進水膜,讓女兒親手做的花朵折紙在太空“綻放”,。
4再上太空,,她變成了“摘星星的媽媽”
“媽媽加油!給我摘星星回來,?!?/p>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任務(wù)出征儀式上,,一位小女孩飽含熱淚,,揮手跟王亞平道別的畫面,深深烙在了許多人腦海里,。那是她即將滿6歲的女兒,。
“摘星”,是王亞平6歲女兒對媽媽航天員這個職業(yè)的理解與期盼,。正如女兒說的那樣:“我想媽媽的時候就看看星空,,我知道媽媽也在看著我”。
2022年4月16日,,時隔半年“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王亞平見到女兒的那一刻,從懷里拿出了一顆星星遞給女兒,,兌現(xiàn)了對女兒的承諾,。她說:“這是女兒的愿望,我不能食言,?!?/p>
在外人眼中,航天員是被很多人羨慕的能夠在宇宙星辰中穿梭的探險家,。但也因為職業(yè)特殊性,,王亞平必須放棄很多陪伴家人的機會,。
“看到這朵花,我想到了我的女兒,?!痹诳臻g站授課時,王亞平流露出對女兒的思念和牽掛,。
王亞平曾說,,身處太空,有很多東西會變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東西則變得“很大”,比如對家人,、對祖國的愛和牽掛,。
她“摘星歸來”,給女兒送上了成長最好的禮物,。因為,,一個在自我成長路上不懈努力且信守諾言的媽媽,,將成為女兒最好的榜樣,。
她“太空筑夢”,讓全國的小朋友們相信:夢想可以成真,,好奇心可以改變世界,。
她“飛天圓夢”,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也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中國的載人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