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的寶藏?!弊鳛楫敶袊幕闹腥A文明,,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既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積淀凝聚著各個領域的思想精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绷暯娇倳浀闹匾撌觯宫F(xiàn)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明確了傳承弘揚中華文明的使命和責任,。新時代新征程,只有不忘本來,,我們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堅守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如果忘記了這些根本,數(shù)典忘祖,、唯西方是從,,勢必被中國人民和時代潮流所拋棄。
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中華文明展示出獨特魅力,。例如,《論語·學而》倡導的“禮之用,和為貴”,,《論語·顏淵》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思想出自儒家的道德實踐,,也與道家思想息息相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認同。再如,,包括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繪畫藝術,、建筑藝術等在內(nèi)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藝術,不僅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推崇,。這些就是更有力量、更入人心的軟實力,,是我們不斷強固當代中國文化根基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