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莫高精神代代相傳(新語·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數(shù)十年來,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秉持莫高精神,,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敦煌文物事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是黨和國家對敦煌文物事業(yè)的高度重視,如春風化雨潤敦煌,,使得敦煌文物事業(yè)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為一名扎根基層的文物工作者,我本就應當自覺投身于祖國的文物事業(yè),,正視敦煌石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堅守初心和使命,為做好敦煌石窟保護傳承工作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同時,,敦煌也塑造了、成就了我,,沒有敦煌也沒有我的今天,。
1963年,我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響應號召,,于同年9月1日正式到敦煌研究院工作,開始了我一生的志向與事業(yè),。當時,,敦煌研究院還叫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前輩們的感召下,,我一方面用我所學,,開展石窟考古研究;另一方面,,按照組織安排,,參與行政管理。經(jīng)過長時間歷練,,最終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六十載春秋,一甲子歲月,,在日復日,、年又年的積淀中,我深刻體悟到,,傳承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每一個莫高窟人必須心懷理想,、腳踏實地,,抓住問題導向,、注重細節(jié),踐行莫高精神,,擇一事,、終一生,才能成就敦煌文物事業(yè),。我也深刻認識到,,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管理,既需要青燈黃卷,,也需要科學精神,,堅持以研究為基礎(chǔ)、以法律為依據(jù),、以規(guī)劃為藍圖,、以人才為支撐、以永久保護永續(xù)利用為目標的科學發(fā)展路徑,,才是取得成績的關(guān)鍵,。
同時,文物工作要與時代同行,,上世紀80年代開始,,敦煌研究院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堅持開門辦院,、守正創(chuàng)新,,在自力更生的基礎(chǔ)上,一方面做文明的交流互鑒,,一方面堅持引入國際先進理念,、技術(shù)和管理,最終開創(chuàng)了敦煌模式,,鑄就了敦煌質(zhì)量品牌,,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了世界上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以敦煌石窟為代表的“中國特色·敦煌經(jīng)驗”文物保護模式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國際,。
敦煌是我的事業(yè),也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服務敦煌是我終生的夙愿,千年莫高是值得奉獻的地方,。一生能以自己的所學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yè),,這是我的幸運。60年來,,我有幸參與,、見證并為敦煌文物事業(yè)發(fā)展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大家群策群力、鼎力支持下,,敦煌文物事業(yè)已真正邁上科學的保護,、研究、弘揚,、管理道路,,莫高窟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管理方面的有效科學探索,得到國內(nèi)外的高度肯定和評價,。但敦煌文物保護利用弘揚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也是“永久”的事業(yè)。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敦煌莫高窟,,勉勵我們再接再厲,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作為敦煌研究院的名譽院長,,我還要繼續(xù)奉獻、再盡綿薄之力,。
我常常說,,我們是做了一些事,但這些事都是應該做的,。敦煌還有許多事等待我們?nèi)プ?,以后的工作要做得更好。我衷心希望新一代的莫高窟人,,更加自覺地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勇做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chuàng)新者,,讓莫高精神代代相傳。
(作者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本報記者王錦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