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shù)(PMI)為50.8%,,較2月上升1.7個百分點,,這也是該數(shù)據時隔五個月重回枯榮線以上。
在美國機構更早發(fā)布的一份中國經濟褐皮書中,,他們在調查1400多家企業(yè)后,,對中國經濟在3月份的表現(xiàn),給出了“強勁”的評價,。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崛起見頂論”在西方瘋傳,被各路媒體,、機構輪番炒作,,一些政客、智庫更是借就業(yè),、人口等數(shù)據大肆渲染所謂“繁榮落幕”,,引發(fā)不小關注,。
經濟運行出現(xiàn)波動實屬正常,惟有客觀,、全面,、辯證審視,才能窺得全貌,。帶著偏見為唱衰而唱衰,,很容易自我打臉。
(一)
“中國崛起見頂論”,,瞅著像個新概念,說穿了還是“中國崩潰論”的老調,。
有學者粗略梳理,,自改革開放以來,形形色色的“中國崩潰論”至少泛起過五輪,。唱衰論調格外高亢的時期,,往往伴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huán)境的重大動蕩。
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彼時的中國,,在探索價格雙軌制、物價闖關等改革時,,也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關于“中國即將崩潰”的言論一度甚囂其上。其中以日裔美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斷最為典型,,直接預言中國必將是繼蘇聯(lián)之后的“下一個”政治潰敗國家,。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中國出口受到顯著沖擊,,加之國有企業(yè)經營體制效率低下,、銀行呆壞賬問題突出,中國經濟遭受嚴峻考驗,。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金融大鱷伺機圍剿香港,,國家外匯承受空前壓力。當此之時,,以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所著的《中國即將崩潰》為代表的“中國崩潰論”橫空出世,,斷言“中國現(xiàn)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只能維持五年”,一度被美國政壇視為研究中國未來走向的“教輔”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