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只有讓“躺平”干部躺不住、混日子的沒市場,,老實干事的人才不會吃虧寒心,。
為干事者撐腰鼓勁。
鼓足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既需要思想激勵,,更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政治和經濟獎勵。一方面,,突出崇尚實干、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激勵導向,,為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暢通的向上渠道和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讓“敢想敢干”者在實踐中受到重用。同時,,也要在提拔選拔,、評優(yōu)授獎、績效分配中體現(xiàn)差別,,讓大家干事創(chuàng)業(yè)有盼頭,、有干勁。另一方面,,結合實際細化容錯糾錯機制,,做到精準容錯,、及時糾錯,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人撐腰,真正做到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有基層干部說,工作不求升官發(fā)財,,但付出和收獲應當成正比,。
給躺平者當頭棒喝。
近年來,,為整治不擔當不作為,,各地出了不少實招。有的地方對干部形象進行測評,,劃分成搗蛋,、閑談、實干等不同類型;有的給辦事拖拉的單位頒發(fā)“蝸牛獎”“鴕鳥獎”……從本質上講,,這些都是一種“罰”,,事關單位、部門和個人“臉面”,,目的是鞭策后進,,讓落后分子“知恥而后勇”。當然,,不僅要在面子上“罰”,,更要通過“挪位子”“動票子”的方式倒逼干事創(chuàng)業(yè),讓“為官不為”“自我放逐”者真正感受到“切膚之痛”,。
讓奮斗成為全社會共識,。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理念代代相傳,,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價值底色,。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正因為有了奮斗精神的強大牽引,,所以有了“當驚世界殊”的發(fā)展成就,有了“平視世界”的從容自信。今天的奮進者,,應該看破“躺平”的虛無,,在全社會弘揚奮斗精神,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正如嘹亮的《國際歌》聲:“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作者江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