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中國共產(chǎn)黨都孕育出了不一樣的奮斗精神,。從在革命實踐中用鮮血淬煉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等,到新中國成立后成功研制“兩彈一星”,、建造紅旗渠;從小崗村的紅手印到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中,,奮斗精神是一以貫之的邏輯主線。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歷史的發(fā)展有許多關鍵節(jié)點,、關鍵時期,有學者稱之為“社會歷史分叉期”,。面對這樣的“路口”,,如果固步自封、安于現(xiàn)狀,,很可能喪失變革契機,,跌入衰落挨打的窘境。歷史上,,中國曾如沉睡的雄獅,,錯過了航海大發(fā)現(xiàn),沒能趕上兩次工業(yè)革命,,被時代甩在了身后,,一度成為落后與停滯的“代名詞”。
當前,,中國已經(jīng)進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2017年1月,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文章稱,,“中國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實”,。當歷史的機遇再次擺在中國面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抓住這一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是在奮斗中成就偉業(yè),、造就人才的時代,是屬于奮斗者的時代。
(二)
發(fā)揚奮斗精神,應當敢闖敢干,,在攻堅克難中闖關奪隘,。但也有人畏首畏尾,不思進取,,缺少擔當?shù)挠職馀c銳氣,。這種所謂的“躺平心態(tài)”,雖然并非當今社會的主流,,但也反映出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態(tài),。
何謂“躺平”?
從字面理解,,“躺平”是對環(huán)境的順從,、對困難的妥協(xié),表現(xiàn)為一種無欲無求,、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與其說是對未來“自暴自棄”,,不如說是畏難偷懶,、安于現(xiàn)狀。左一句“躺平”右一句“躺平”,,雖然多是人們自嘲與解壓的打趣方式,,但現(xiàn)實中確實也有個別黨員干部沾染這種心態(tài)——面對工作“騰挪閃避繞、庸懶散浮拖”,,丟掉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而且往往還“躺”得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