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長征印跡”,,有幾處地方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比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等。這些場館中,,“紅軍長征”的內(nèi)容,,都是作重點展示的,。這次,,咱們一道探秘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的“長征印跡”。
一條殘缺的皮帶
在國家博物館“紅軍長征”史跡的展柜中,,有一條殘缺的皮帶格外引人注目,。
1935年,賀龍,、任弼時等率紅二方面軍,,朱德、劉伯承等率領(lǐng)紅四方面軍,,開始穿越茫茫數(shù)百里的草地,。紅四方面軍31軍92師274團下轄的一個班,有7個紅軍戰(zhàn)士,,其中一個是年僅14歲的周廣才,。
紅軍過草地,,面臨的困難有許許多多,,進入草地沒幾天,7個戰(zhàn)士身上背的口糧就吃完了,。
接下來的日子,,實在難挨,戰(zhàn)士們盡量在草地中尋找野菜、草根,、樹皮充饑,。最終,能吃的野菜都吃完了,。
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從自己身上搜羅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先是將幾個人的皮帶吃光了,,接著把釘在鞋底上的皮掌也吃光了……當其他6位戰(zhàn)士的皮帶吃完后,,大家對年僅14歲的周廣才說:“該吃你的皮帶了”。
周廣才的皮帶是在一場戰(zhàn)斗中所繳獲的戰(zhàn)利品,,是他的心愛之物,,皮帶下鍋前,他還痛哭了一場,。當吃完皮帶第一個“眼”之前的部分,,周廣才實在忍不住了,懇求戰(zhàn)友們:“咱們餓著,,別吃了,,把它留下來吧!”戰(zhàn)士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明白,這僅存的皮帶,,是周廣才能夠支撐下去的精神動力,。就這樣,大家忍著饑餓,,把他們身上這唯一可吃的東西留了下來,。
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戰(zhàn)友們相繼犧牲,,只有周廣才隨紅四方面軍到達延安,。為了緬懷犧牲了的戰(zhàn)友,紀念長征途中這段艱苦歲月,,周廣才在皮帶的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