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出現一個美國小伙子的瘦高身影,穿梭在兩會會場之間,。他叫Erik Nilsson,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像模像樣的中文名字:聶子瑞,。
作為中國日報的一名資深外籍專家,戴著厚厚眼鏡片的他除了忙碌的報道工作外,,決定每天圍繞一個兩會熱詞,,拍一段兩會知識短視頻。
中國日報從3月4日起,推出原創(chuàng)新媒體欄目:《艾瑞克跑兩會》,。十二天,、十二個熱詞、十二個一分鐘的微視頻,,讓我們了解不一樣的兩會,。
你是否還能被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吸引?還是有點厭倦了同質化的推送消息,?明星委員們的一舉一動是否已經難以博取眼球,?還是忙碌的你,也許每天只有幾分鐘關注兩會新聞,?
那么如果能用一分鐘,,一邊聽著純正的美式發(fā)音,學著最熱的兩會英文,;一邊了解兩會熱點和冷知識,,還能看精彩的短視頻呢?干貨來了,!
戳↓↓視頻,,一起來看看艾瑞克的兩會第一天吧!
2006年艾瑞克就來到了北京,,一直在中國日報社工作,,平日和同事也多用中文交流。他青梅竹馬的妻子Carol也來自美國,,在北京一所大學教書,。女兒Lily和小兒子Sagan也相繼出生在北京。
為了讓Lily更了解中國,,艾瑞克沒有把她送到國際學校,,而是進入了一所普通的本地幼兒園,于是中文成了Lily的母語,。為此艾瑞克還經常“善意提醒”已經帶著濃濃北京口音的女兒:“你的英文也不能落下哦,!”前不久,,Lily受邀還為一部火遍網絡的動畫配音,萌萌的聲音讓觀眾們表示“心都化了”,。
很多長期工作生活在中國的外籍人士,,最大的特點就是了解到了某些西方媒體偏見報道外的真實中國,隨即也深深喜歡上了中國的生活和文化,,艾瑞克也不例外,。很多外國朋友都會說一句:“我愛中國”。但有些靦腆的Erik是一個行動派,,他對中國是“愛到骨頭里的”,。
而且他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十多年里,艾瑞克走遍全中國,。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前方報道了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參與編寫了20多本關于中國的書。身為一名志愿者,,艾瑞克長期資助青海藏區(qū)的牧民孩子,,為需要手術的孩子募集善款。他還籌集物資為牧民家庭提供太陽能板等生活必需品,。
而對于真正的朋友,,中國人是懂得感恩的。這也是艾瑞克選擇在這里生活的原因之一,。
去年,,艾瑞克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fā)給外籍人士的最高榮譽:中國國家友誼獎。同其他獲獎者一道,,他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接見,。
那么,讓我們關注艾瑞克在兩會,。謝謝你,,艾瑞克,我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