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負面清單
會議決定,公開國務院各部門全部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推進進一步取消和下放,,促進規(guī)范管理,接受社會監(jiān)督,,切實防止邊減邊增,、明減暗增。除公開的事項外,,各部門不得擅自新設行政審批事項,。向審批事項的“負面清單”管理方向邁進,,逐步做到審批清單之外的事項,均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
>>專家
“負面清單”意義重大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大力度的表現(xiàn),。
汪玉凱說,,按照本屆政府計劃,未來5年內將把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精簡三分之一,,算下來就是500多項,,去年一年就精簡了200多項,超額完成任務,。
此次國務院會議明確要逐步向審批事項的“負面清單”管理邁進,,對于企業(yè)和社會公眾來講,意義非常大,。
據(jù)了解,所謂負面清單管理,,是指政府規(guī)定哪些經(jīng)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qū),其他行業(yè),、領域和經(jīng)濟活動都許可,社會選擇的范圍也將更廣泛,。
2堵住偏門
會議決定,,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予以取消,,確需保留的要通過法定程序調整為行政許可,其余一律廢止,。堵住“偏門”,,消除審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帶”。今后也不得在法律法規(guī)之外設立面向社會公眾的審批事項,。同時,,要改變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切實做到“放”,、“管”結合。
>>專家
可有效削弱部門利益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取消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一些部門和地方改革中又衍生出“非行政許可審批”,。由于非行政許可審批的管理和定位混亂,加之一些部門不愿放權,,導致非行政許可審批大量存在,。
此次國務院會議提出,對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予以取消,,確需保留的要通過法定程序調整為行政許可,其余一律廢止,。
汪玉凱表示,,此次明確原則上予以取消,這將大大有利于規(guī)范行政審批事項,。
“行政審批越到后面越會傷筋動骨,,剛開始拿掉不少事項可能是容易的,但是越到后面越對部門的利益是很大的削弱”,,汪玉凱說,,只有敢動關鍵問題上的奶酪,部門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的制衡和遏制,。
3再次放權
會議決定,,在去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生產(chǎn)經(jīng)營領域,,再取消和下放包括省際普通貨物水路運輸許可、基礎電信和跨地區(qū)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核準,、利用網(wǎng)絡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網(wǎng)校審批,、保險從業(yè)人員資格核準和會計從業(yè)資格認定等70項審批事項,使簡政放權成為持續(xù)的改革行動,。
>>專家
為改革掃清障礙
汪玉凱介紹,,去年主要是國務院改革做出戲,,從今年開始,,地方行政審批改革也要加大力度。此次公開國務院再取消下放70項審批事項,,對地方改革將是很大的示范效應。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行政審批被作為了一個改革的重要抓手,,因為行政審批如果不拿掉,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就是空的,,很難落到實處。”汪玉凱說,,從這幾點意義上來講,,此次國務院再推出三舉措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整體上來講,,是配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出臺的一系列舉措。
“如果政府改革不能推進,,那么其他方面的改革等都會很難推進,。”汪玉凱表示,國務院的舉措,,也正是在為進一步深化其他改革掃清制度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