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亞洲上將
國防大學政治委員
摘 要
美軍已經走得太遠了,如果我們一直跟著美軍攆,,永遠也攆不上,。我們必須對已經被美軍革命過了的軍事理論進行再革命。每一支強大軍隊的崛起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崛起都是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成長道路的結果,。只可以超越,不可以模仿,。
本文首發(fā)于國防參考
習主席指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娨愿叨鹊臍v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堅決打贏改革這場攻堅戰(zhàn),,努力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p>
軍改是一場革命,。譚嗣同說:“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以變法流血者,,請自譚嗣同始,。”今天,,我們特別需要譚嗣同精神,。
在中國歷史上,,軍隊改革的篇章常常是用血與火寫就。商鞅改革就是很好的例子,。
商鞅變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軍事改革,。當時列國爭雄,思想正從爭鳴的廟堂走向變革的曠野,。在時代澎湃向前的潮流中,,向后沒有退路,只有亡國滅種,。改革是唯一的活路,。商鞅以大無畏的膽魄把秦人引到這條生路上,自己卻走上了死路,。商鞅變法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冒險犯難,。秦人有血性,無規(guī)矩,。
商鞅為他們制定了規(guī)矩,,然后又用自己的鮮血進一步涵養(yǎng)澆灌了秦人的血性,于是,,秦人就變得更加剛烈了,。商鞅身體在被撕裂的那一霎間,也預示著秦國與舊制度的徹底決裂,,因此,,他的死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個境界,,百世之后,,仍讓人感奮不已。
更新觀念最重要的有兩步
拿破侖說:“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边@句話不僅說明拿破侖重視學者,更道出了他能打勝仗的秘訣:帶著先進的軍事理論前行,,帶著創(chuàng)新的思想前行,。
他的隊伍中,有一支特別分隊——數(shù)百名各行業(yè)的學者以及成百箱書籍和研究設備,,可謂別具一格的“學者”軍隊,。學者是拿破侖軍隊中最優(yōu)良的裝備。由于有學者,,才有新思想,。
縱觀歷史,由于思想未能及時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脈搏,,一次次錯過軍事變革機遇的例子層出不窮,,例如,,元帝國錯過了火藥革命,清朝未能抓住工業(yè)革命,。
陳舊的觀念就像泰山一般沉重,。幾年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離任時,,有記者向他提了個問題:中美之間的距離有多大?這位會講漢語的大使毫不猶豫地說:“一百年!”筆者為這句話感到震驚,。仔細想來,,他講的距離不是指經濟,不是指硬件,,而是指思想觀念,。
觀念是軟力量,但卻是決定性力量,。軍事理論一日千里,。美軍一直站在軍事理論創(chuàng)新最前沿,從海權論到信息戰(zhàn),,從空地一體到全頻譜作戰(zhàn),,差不多每隔幾年就推出一個嶄新的軍事學說。伊拉克戰(zhàn)爭中體現(xiàn)的以“震懾理論”為基礎的“快速決定性作戰(zhàn)”思想,,就是對海灣戰(zhàn)爭中“壓倒性力量優(yōu)勢”理論的大膽否定,。
不斷地自我否定,強烈的超前意識,,這是美軍改革的兩個顯著特點,。隨著高科技更新周期越來越短,高科技的內容變化越來越大,。今日的高科技,,幾年后就是古董。當整日都在呼喊“高科技!高科技!”之時,,高科技冷笑著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
思想必須革命,觀念必須更新,。更新觀念最重要的有兩步: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再想到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我們的目光應當像探照燈一樣,,照射的不是過去,,也不是現(xiàn)在,而應該是未來,。
軍事領域的變化比想象的要快很多,,甚至是所有領域中變化最快的,。因為每一個時代的尖端技術和思想都最容易用于軍事目的。當你觸摸到戰(zhàn)爭本質的時候,,你可能已經輸?shù)袅诉@場戰(zhàn)爭,。
海灣戰(zhàn)爭后,全勝而歸的美軍參戰(zhàn)部隊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沒有要求加官晉爵,,而是提出退役,,理由是:“我已不適應下一場戰(zhàn)爭了?!笔┩叽目破辗蚪巧霓D換在筆者看來是那樣驚心動魄,,甚至比世界上第一場“直播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的別稱)中美軍對伊軍疾風驟雨般的打擊還要讓人驚心動魄。
軍隊的強大絕不僅僅體現(xiàn)在高精尖武器裝備上,,更體現(xiàn)在思想和觀念的強大上,。馬島戰(zhàn)爭以來,世界上所有的戰(zhàn)爭都是不對稱戰(zhàn)爭,,根本原因是一方思想觀念先進,,另一方思想觀念陳舊所形成的不對稱。
只有革命才能找到真理,。真理不會滅亡,,但極易受傷。而謬誤則相反,。
軍改首先要改人
劉伯承元帥說:“要建設一支現(xiàn)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干部的培養(yǎng),而培養(yǎng)干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干部的培養(yǎng),?!比擞肋h是戰(zhàn)爭中最重要的因素。
1947年8月,,豫東戰(zhàn)役結束后,,毛澤東說:“解放戰(zhàn)爭好像爬山。現(xiàn)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解放戰(zhàn)爭剛打了一年,,毛澤東敢這么講,,不是因為共產黨的軍事實力超過了國民黨,而是我軍在戰(zhàn)爭硝煙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掌握戰(zhàn)爭規(guī)律,、具有高超指揮藝術的將領,,構筑了一個人才高地。
如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的劉伯承、鄧小平;西北野戰(zhàn)軍的彭德懷,、習仲勛;華東野戰(zhàn)軍的陳毅,、粟裕;東北野戰(zhàn)軍的林彪、羅榮桓;中原軍區(qū)的李先念等等,。由于擁有這批人才,,解放戰(zhàn)爭勝利到來之迅速,出乎意料,。但是今天,,我們這支軍隊曾經擁有的人才優(yōu)勢,已經成為與強敵較量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1963年,,毛澤東在憑吊羅榮桓的詩中寫道:“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這首詩既是一個分野,又像一個讖語,。自第一代將領凋零之后,,我軍一直期待出現(xiàn)席卷天下時的那股人才潮。
今天我軍人才隊伍建設又到了“爬坡”階段,。這個“坡”,,比當年的“坡”艱難百倍。因為積弊太深,,如深淵萬丈,。不進行一場革命,不足以煥發(fā)青春,。而革命則應覆蓋三個方面:
高層:此次軍改,,應在高級將領中刮一場“頭腦風暴”。當今世界,,“戰(zhàn)略為王”,。《春秋》云:“將軍,,身也;卒,,支也;伍,指姆也,?!笔勘侵v戰(zhàn)術的,將軍必須是講戰(zhàn)略的,。所有的勝利都是戰(zhàn)略的勝利,,所有的失敗都是戰(zhàn)略的失敗。
毛澤東的成功在于選擇了正確戰(zhàn)略,,鄧小平也是戰(zhàn)略起家,。我國“將軍團”如果能成為“戰(zhàn)略團”,,軍必興焉。
中層:鑄造一個全新的“參謀團”,?!皡⒅\團”即精英集團。一戰(zhàn)后,,德國總參謀部被撤銷,,軍隊只能保持十萬人。德軍最高首腦馮?西克特設法保留了一個軍官團,。馮?西克特制定的標準是,,每一個列兵都受到成為軍士的培訓,每一位軍士都受到成為軍官的培訓,,每一位軍官都受到成為將軍的培訓,。
正是這些精英,構成了德國的“十萬陸軍”,,后來發(fā)動了二戰(zhàn),,一下把世界打懵了。俄國近代雖然擁有一批偉大的軍事統(tǒng)帥,,也誕生過一些軍事思想家,,但長期以來沒有一個高素質的軍官團。雖有源源不斷的兵源優(yōu)勢,,但先敗克里米亞,,再敗旅順,又敗對馬,。
在我軍歷史上,,參謀也曾起到重要作用。解放戰(zhàn)爭中,,在西柏坡幾間簡陋的土房里,,雷英夫和幾個參謀指點江山,橫掃千軍,。正是此人,,不久后還準確預測到了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
自那以后,,我軍參謀隊伍越來越龐大,,人頭浩蕩,黑壓壓如山,,卻鮮有卓見和建樹,。今天,我軍參謀隊伍有兩大問題:其一,缺少吞天吐地的能力,。首先是缺少吞天吐地的氣魄,。“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就是辛辣而真實的寫照。
其二,,缺少干事業(yè)的追求,。中層軍官必須把打仗當成一個職業(yè),軍人不把打仗當成一個職業(yè),,就更不會把它當成一個事業(yè),。“參謀團”應由我軍最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組成,,應在我軍“參謀團”里,,讓未來的將軍更早相遇。
基層:士兵要有知識和文化,。在過去的戰(zhàn)爭里,,一名士兵可能就是練了兩天射擊的農民,,這名士兵陣亡后,,三天后就可以再補上一名。
但現(xiàn)代戰(zhàn)爭卻不是這樣,。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經過長期而嚴格的訓練,。解放戰(zhàn)爭中“即打即補,隨打隨補”的現(xiàn)象再也不復存在,。在美軍近幾場戰(zhàn)爭中,,一個班長五分鐘內即可呼叫到航空兵火力突擊,一個單兵兩分鐘可呼叫來地面炮火支援,。
在美軍設計的未來戰(zhàn)爭中,,士兵只需敲擊計算機鍵盤就可以達到攻擊對方軍事樞紐、破壞經濟命脈等多種目的,。鍵盤就是武器,,鼠標即是炮火。這些都需要士兵具有高度文化知識,。
筆者曾訪問過美軍一個步兵連隊,,和士兵進行交談。他們開闊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令人吃驚,。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從印度洋至太平洋,他們侃侃而談,激昂得很,。
我們的軍改,,為何沒有“照搬美軍模式”
此次軍改,我們沒有照搬美軍模式,。因為,,美軍體制固然可鑒,但那是美國政治制度和價值體系的產物,,美軍的改革也是基于美國國情的改革,。如果一味向美軍學習,我們將會迷失方向,,就可能犯“顛覆性錯誤”,。
反思各國軍隊近十幾年的改革,基本上都有美軍的影響和色彩,。俄羅斯軍隊改革為什么走那么大彎路,?就是它照著西方特別是美軍的模式改了6次,矛盾重重,,得不償失,,最終以難以適應本國國情而告終。
中國軍改不能脫離國情和歷史,。國情就是歷史,,歷史就是國情。是歷史創(chuàng)造了未來,,而不是未來自己創(chuàng)造了未來,。沒有歷史的未來是一個黑洞,什么都會被它無情吞噬,。丘吉爾說:“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走向多遠的未來?!蔽覀円栽鯓拥膽B(tài)度對待歷史,,歷史就回報你一個相應的未來。
譬如,,美軍的統(tǒng)帥部是直接指揮到單兵的,,但它并不是強化集中指揮,而是逐步下放戰(zhàn)斗的自主權,。如果只看到統(tǒng)帥部直接指揮單兵這一點,,那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美軍的主旨并不是直接掌控單兵行動,,而是踐行德國軍事思想上的精確作戰(zhàn),、量化作戰(zhàn)。
這和中國昔日戰(zhàn)時一竿子插到底的情形有著本質不同,。歷史上蔣介石最愛干一竿子插到底的事,。每次蔣介石親自指揮作戰(zhàn),諸將領必頭痛不已,。結果只有一個:必敗無疑,。我軍目前采用的是前蘇聯(lián)軍師團模式,指揮體系是適應于機械化戰(zhàn)爭的金字塔結構,。
這種指揮體制應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特別是信息戰(zhàn)爭有難度,,但固守本土,保持國家政治穩(wěn)定又是有效的,??瓷先プ笥覟殡y,其實這告訴我們:到了讓你換個方向前進的時候了,。重新開始不等于原地踏步,,原地踏步也未必不能重新開始。
毛澤東指揮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是一部教科書,,今天我們恐怕還是要有點毛澤東精神,。這有點像鐘表,可以回到起點,,但已不是昨天,。
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讓別人無路可走
馬漢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除了具有便于進攻的條件之外,,又坐落在便于進入公海的通道上,同時還控制了一條世界主要貿易通道,,顯然它的地理位置就具有戰(zhàn)略意義?!钡乩砦恢脹Q定著軍事變革的方向,。
筆者一直研究美軍戰(zhàn)略,發(fā)現(xiàn)它的軍事部署始終沿著一條地理線展開:海灣,、紅海,、地中海,這是人類文明的海上樞紐,,這條地理線就是美軍戰(zhàn)略線,。中國軍改也必須考慮地理因素。
中國的地理形狀代表了典型的地緣政治家所描繪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特征:是大陸國家,,同時又有漫長的海岸線,,尤其是西部,,占據(jù)著全世界最高的地勢。今天的軍隊改革也必須適應國家戰(zhàn)略的需要,。當國家戰(zhàn)略轉變時,,軍事理論也必須轉變。軍改,,必須服務,、服從于國家的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
愛因斯坦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zhàn)一定會使用棍子和石頭,。”戰(zhàn)爭形式正以龍卷風般的速度發(fā)生著變化,,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戰(zhàn)爭,。
我軍很多將領至今還對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時大規(guī)模超大兵團集群作戰(zhàn)的經典戰(zhàn)例津津樂道,還夢想著指揮這樣的作戰(zhàn),,但這樣的機會還會有嗎,?永遠不會有了。外敵一旦打擊中國,,絕不會深入到中國腹地,,與我軍進行大兵團決戰(zhàn)。特種作戰(zhàn)已是世界大勢所趨,。軍事理論革命濫觴于美國,。
美軍已經走得太遠了,如果我們一直跟著美軍攆,,永遠也攆不上,。我們必須對已經被美軍革命過了的軍事理論進行再革命。每一支強大軍隊的崛起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崛起都是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成長道路的結果,。只可以超越,不可以模仿,。
高手比到最后,,比的是自我。這啟示我們,,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讓別人無路可走。譬如,,美軍最早提出了信息戰(zhàn)的概念,,而美軍講的信息戰(zhàn)其實就是計算機戰(zhàn),全世界生產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三大公司都在美國,。包括我軍在內的所有國家軍隊的自動化指揮系統(tǒng),,計算機所使用的中央處理器,,絕大多數(shù)是美國產品。
這其實就決定了美國的獨占性,。筆者把這種計算機戰(zhàn)爭稱為“物質信息戰(zhàn)”,,打這樣的戰(zhàn)爭,誰能贏得了美國,?那么,,比照“物質信息戰(zhàn)”,能不能提出一個“精神信息戰(zhàn)”的概念呢,?
這種戰(zhàn)爭,,信息主要用于人的精神層面,即用大量的主觀信息干擾,、破壞,、降低乃至使敵方完全喪失思維識別能力,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潰不成軍,。相比較“物質信息戰(zhàn)”的“硬殺傷”,“精神信息戰(zhàn)”造成的作用是“軟殺傷”,?!败洑辈粫取坝矚弊饔眯 ?span id="i0wcqko3fl3" class="arti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