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資料圖
法制晚報訊(記者李洪鵬)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沖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復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近日,,該雜志新聞發(fā)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于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對于一些提交的批評意義重大,,以至于讓作者或編輯推斷出論文的基本結論是無效的——這種情況下,,論文會被撤稿?!?/p>
事件進展多名科學家反映實驗無法重復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fā)表研究論文引發(fā)關注。但一月后,,由于其實驗結果無法重復,,遭到國內外多名學者質疑。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日前曾表示,,韓春雨發(fā)明的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開辟生物學的一個新領域,,這讓熱望“中國第一”的媒體有了大力渲染民族自豪感的機會;作為一個來自省屬院校的不知名學者,,在占用很少資源的情況下,,卻做出巨大的成果,再次凸顯了中國科學界的一個現象:知名高校和普通高校,,大型和小型研究機構在資源占有等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性,;當然,最重要的關注點是韓春雨NgAgo論文可重復性爭議,,這不僅僅涉及科學本身的問題,,還涉及相關機構的利益,乃至科學界的誠信問題,。
據記者了解,,10月10日晚,12位學者站了出來,,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復”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結論的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復”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記者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在內的多個科學家已經在匯總各自實驗室測試NgAgo的實驗數據,,將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術》提交聯署文章,,反映無法重復或再現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情況。魏文勝表示,,包括他在內的不少學者認為,,“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fā)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tài)度”,。
最新回應可能刊登批評意見
《自然·生物技術》新聞發(fā)言人日前表示,已經收到了關于這一文章的多個意見,,并且已經考慮了或正在謹慎考慮這些意見,。該新聞發(fā)言人還表示,總的來說,,對《自然·生物技術》的批評意見經過同行評議之后,,可能會被刊登。
“有一些提交的批評意義如此重大,,以至于讓作者或編輯推斷出論文的基本結論是無效的——這種情況下,,論文會被撤稿。如果有必要突出和澄清原始論文的問題,,來函可能會與撤稿聲明一起刊登,。”該新聞發(fā)言人表示,,“我們認真對待自己對已發(fā)表論文更新的責任,,但沒有兩個調查是一樣的,調查可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讓調查按照應有的程序進行,,不預先判斷結果很重要,因為指控可能被證明是基于事實或沒有根據的,?!?/p>
當事人稱已重復兩次實驗沒問題
據北大教授饒毅主編的《知識分子》報道,韓春雨講述,,自己是在7月份聽到國內外大面積不能重復自己文章結果的事情,,也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是我做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