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風光登上了第五套人民幣的20元券和1990年發(fā)行的“外匯兌換券”的50元券,。桂林山水是一種喀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桂林地區(qū)曾經是一片汪洋,沉淀在海底的鈣質逐漸轉變?yōu)橐蕴妓徕}為主要成分的石灰?guī)r,。石灰?guī)r的特點是可以被水侵蝕,、雕刻成各種形狀,桂林山水可以說是大自然以水為刻刀的偉大作品,。
人民幣上的泰山
第五套人民幣10元的背面圖案是泰山,,不過這個圖案采用了空間“蒙太奇”的手法,把“五岳獨尊”的石刻和泰山主峰兩個場景放到一起,,在現實中是看不到這樣的景觀的,。
人民幣上的井岡山
第四版人民幣最大面額的紙幣——100元券選取的圖案似乎不是特別熟悉,但老一輩人一看那雄壯的山勢和巍巍青松,,就能立刻認出它就是革命圣地井岡山,。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南部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的中部。如此特殊的歷史地位讓井岡山兩次成為人民幣的圖案,。
人民幣上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建立在拉薩河谷中的紅山之上,,宮殿依山而建,巍峨壯觀,。為了制作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的布達拉宮,,上海印鈔造幣廠的兩位高級美工來到拉薩考察。他們尋找很久,,最終在一個水廠的廠房頂上找到“最佳角度”,。他們先在這里拍照片、畫素描圖,,經過反復修改和雕琢,,最終設計出人民幣上的圖案。
人民幣上的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接觸”最多的風景,,因為它出現在第五套人民幣面值1元的錢幣上。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的標志性景觀,,是江南園林“自然風光與人工建筑結合”的典范,。西湖中的這三座小石塔被稱為“三潭”,秋節(jié)時,,在塔中點燃燈燭,,燈光,、月光以及它們在湖水中倒影交相輝映,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經典之作,。人民幣上的圖案并非完全寫實,,攝影師所在角度只能拍到兩座石塔。
人民幣上的長城
不用多說長城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在世界范圍中,長城也是“中國符號”之一,,它出現在第四套人民幣中1元券上,。這幅長城的圖案選取從空中俯視的角度,表現出長城依山蜿蜒的巍峨氣勢,。在紙幣中,,1元面額的流通量比更大面額的要多很多,用長城做“國家的名片”,,再合適不過,。長城曾先后四次登上人民幣的票面。
人民幣上的人民大會堂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券的背面圖案為人民大會堂,。人民大會堂位于天安門廣場西側,,與國家博物館遙相對望。錢幣上圖案左側有石柱,,是站在國家博物館看向對面的景象,。人民大會堂曾出現在人民幣的正面圖案上,那是1966年發(fā)行的第三套人民幣的10元券,,圖案是人民代表走出大會堂,。
這些人民幣上的風景你去過了幾個?要是都去過了,,這輩子算沒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