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臺灣有的年輕人為什么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兩岸這些年交流這么多,大陸這些年發(fā)展這么快,,臺灣人的“中國認同”不是應該上升嗎,?
臺灣青少年被灌輸?shù)摹巴膱A”史觀
資料圖:民進黨背后支持的臺灣學生“太陽花運動”對兩岸關系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圖片來源臺媒)
通過和一些臺灣學生的交談,,以及網(wǎng)上查找的一些資料,,我們會了解到一些臺灣青年人的“國族認同”從何而來。
首先,,如果他們都出生于臺灣“去中國化”教育開始后,,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接受了怎樣的歷史觀教育:
臺灣是一個島,臺灣的少數(shù)民族是最早的文明。然后中國人過來占領了,,然后被荷蘭人占領了,,然后鄭氏政權(quán)(只說鄭成功,不提明朝)打跑了荷蘭西班牙,,后來,,臺灣被中國(清)占領,后來被日本人占領,,再后來臺灣又被并入中國,,然后“中華民國”逃到了臺灣。
明白了嗎,?
臺灣的歷史課不按時序性授課,,而是以地域性來授課,,先學臺灣史,,再學中國史,最后學世界史,。在臺灣史的課程中,,不但不強調(diào)臺灣與中國的關聯(lián),甚至避談臺灣與漢人移民的關系,,整個臺灣史的格局,,就是臺灣這塊地方陸續(xù)受到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漢人的統(tǒng)治,而且無論是鄭成功,、“清帝國”,,還是“中華民國”,都是“外來政權(quán)”,。
臺灣的教科書告訴他們孩子的歷史是這樣的:以臺灣這塊土地為核心,,往外觸及到“中國”,再往外觸及到世界,。
這就是臺灣所謂的“同心圓”史觀,。
臺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幾乎全部從初中起受到這套同心圓史觀的教育長大,,以“臺灣”為主體來看歷史,,讓臺灣與中國“涇渭分明”。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
臺灣曾經(jīng)的歷史課綱,、教科書。(圖片來源:人民網(wǎng))
臺灣教科書里的這套所謂“同心圓史觀”區(qū)隔了臺灣歷史與中國歷史。以“鄉(xiāng)土文化”和“多元文化”模糊學生的中華民族認同,;將臺灣人劃分為“我群”,,將中國人劃分為“他群”。
通過這樣的教育,,我們可以了解到,,島內(nèi)“獨”派怎樣用“臺獨”史觀毒害臺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