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年來一些高校出現(xiàn)了“報復性熬夜”一族——因為要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不得不晚睡,,被稱為“被迫式熬夜”,;已經(jīng)習慣了晚睡,被稱作“習慣式熬夜”,;一些明知熬夜危害,、沒要緊事做卻依舊熬夜,則被稱為“報復性熬夜”,。那些“報復性熬夜”的年輕人,,到底在“報復”什么?
生活總是充滿著黑色的諷刺況味,,一些呼吁別人不要晚睡的倡導者,,以及建立了“12點睡覺”微信群的發(fā)起者,自己卻是不折不扣的晚睡者。這種明知故犯,,“只勸別人早睡,,卻放任自己晚睡”的做法,正是“報復性熬夜”最形象的特征,?!皥髲托园疽埂币坏┬纬桑苋菀咨习a,,生活習慣養(yǎng)成和生物鐘形成之后,,就具有極強的依賴性和慣性,實現(xiàn)自我的調(diào)整和控制就變得極其不易,。很多晚睡者想努力擺脫業(yè)已形成的習慣影響,,幾番掙扎無效之后就會選擇放棄,反倒陷入了熬夜的循環(huán),。
“報復性熬夜”的誘因有些耐人尋味,,也只有分析其成因才能做到對癥下藥。一方面,,在繁忙而壓力巨大的工作之際,,一些年輕人因時間被高度控制而具有極強的驅(qū)使感。職場上的奔波與勞累,,造就了身體上的疲勞,,而無法控制與主宰自己時間的失控感,也需要選擇一個釋放的通道,。白天對控制時間的需求未被滿足,,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來實現(xiàn)自己之前沒有被滿足的需要,時間上的錯亂也導致了精神滿足上的虛幻——精神上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卻造就了身體上的傷害,。
另一方面,“報復性熬夜”是在強大的內(nèi)心焦慮下,,帶有證明性的自我宣示,。空虛,、孤獨,、焦慮是現(xiàn)代人的三大病癥,生活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同齡人的比較等等都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而且這種情緒會不斷地傳染與擴散,,若是不能實現(xiàn)自我的釋放與治療,,就可能會造成抑郁等心理疾病,。“報復性熬夜”凸顯了一些人深重的精神焦慮,,已成為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報復性熬夜”除了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也可能讓“報復性熬夜”一族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失衡,。如果年輕人無法通過健康而正確的方式放松心理,調(diào)節(jié)心理,,反過來就可能對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直接影響。當一個人無法保持積極,、樂觀而向上的心態(tài),,沒有正向效應的引導,內(nèi)心世界可能變得晦暗不明,。這無疑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我們應從更宏大的層面看待一些年輕人的“報復性熬夜”,給予他們?nèi)诵缘年P懷關愛,,幫助他們逐步走出焦慮和失控的困境,。
原標題:“報復性熬夜”一族該如何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