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莫迪政府通過政府干預破壞市場規(guī)則,,與其進一步改善國內營商環(huán)境的努力背道而馳。
據世界銀行發(fā)布的《全球營商環(huán)境報告2020》,,印度營商環(huán)境的排名(第63)較中國(第31)仍有較大差距,。而且,印度在領土問題上與多個鄰國對抗,,導致印度國內以及南亞地區(qū)的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也將對印度投資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其在疫情暴發(fā)后為吸引外資而成立的包括內閣,、國家轉型委員會、商工和財稅等部門的授權秘書組,,工作績效也將大打折扣,。
▲6月10日,,人們走過印度新德里薩達爾市場。新華社發(fā)(帕塔·薩卡爾攝)
其次,,印度需更深融入全球市場,,尤其在疫情影響下更應在對外經貿領域“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其對中國“做減法”相比傷害中國而言,,更會傷及自身,。
2019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928億美元,其中印度從中國進口高達748億美元,,包括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金屬及制品,、塑料,、橡膠、紡織品及原料,、運輸設備等8000多種商品,。據印度商工部統(tǒng)計,印度2018-2019財年從中國進口約占其全部進口份額的13.7%,,如果加上中國港澳臺地區(qū),份額達到18.1%。從彼此對貿易的依賴程度看,,以2018年為例,,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印度只是中國第11大貿易伙伴,。印度進口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較大,。如果印度執(zhí)意抵制中國,其民眾,、企業(yè)甚至是“印度制造”都將陷入困境,。
最后,在疫情肆虐,、經濟放緩的當下,,印度需要為外國直接投資進入印度提供便利,而印度卻對中國投資以及中企參與基礎設施項目人為設限,,這種“自斷財路”的做法,,將對印度國家基礎設施計劃的實施產生負面影響。
原標題:“我們也想賣印度貨,可它們在哪兒呢,?”《印度快報》網站7月2日刊發(fā)題為《在印度城鎮(zhèn)的中國市場里:“想賣印度貨,,可它們在哪兒呢?”》的報道,。
原標題:抵制中國?印媒:最終傷害的會是印度圖源:路透社海外網6月26日電 繼一些印度民眾鼓吹“抵制中國貨”之后,,“抵制中國人”又成為宣泄民族主義情緒的“新出口”,。
原標題:嚯,,印度首個“抵制中國貨”村子出現了(觀察者網訊)印度蓄意挑釁導致中印邊境爆發(fā)沖突后,,不少印度人就開始拿“抵制中國貨”作為宣泄民族主義情緒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