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嫦娥五號取月壤,,中國探月的“一小步”
月球上空的嫦娥五號效果圖,。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新京報訊(記者倪偉)自從1976年以后,,美蘇探月的熱情消退,人類零星有不多的探測器飛往月球,,但再也沒有從月球上帶回什么東西,。直到今天(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從地球出發(fā),,計劃取回約2千克月球土壤,。
整個過程將持續(xù)20多天,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飛行,,月面采樣的工作僅有兩天時間,。這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執(zhí)行的一系列操作都是中國前所未有的,,例如月球的采樣,、月面點火起飛、月球軌道多次交會對接等等,。
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巖石和土壤,,蘊含著遠古的信息。嫦娥五號計劃著陸的風暴洋北緣呂姆克山附近,,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嫦娥五號將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有助于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標志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圓滿完成,。
中國探月的“一小步”,,也將助推中國深空探測的“一大步”。未來一系列航天任務,,包括對火星,、小行星的采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都將用上源自于嫦娥五號任務的技術,。
嫦娥五號飛行效果圖。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從1克巖石開始的月球研究
一塊0.5克的月球巖石樣品,,收藏在北京天文館,,另外0.5克存放在中科院。這總共1克的巖石,,是1978年美國總統(tǒng)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贈送的禮品,,由阿波羅17號飛船的航天員采集回來。
中國學者將其一分為二,,一半收藏,,一半研究。面對0.5克的月巖,,學者花了4個月研究其化學成分,、同位素、礦物質,、采集地點等,,發(fā)表了14篇研究文章,研究結果讓美國人信服,。
這是中國學者研究月球巖石的開始,。
目前全球有300多千克從月球采集的樣品,其中381.7千克由美國人采集,,約300克由蘇聯(lián)人采集?,F(xiàn)在,中國計劃帶回2千克,。這是1976年蘇聯(lián)“月球24號”任務后,,人類第一次從月球采集樣品。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傳播專家龐之浩說,,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月表的月壤是受地外星體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后形成的,。通過研究月壤,,能進一步了解月球狀態(tài)、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新的信息,這將幫助中國人在月球研究領域為全球做出貢獻,。
更長遠來看,,人類如果有移民外星的遠大理想,必然要先在能夠觸及到的地外天體——月球和火星上試驗生存技術,,月球是最理想和最現(xiàn)實的中轉站,。
因此,,各國持續(xù)地對月球乃至火星進行探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果琳麗認為,,月球距離地球最近,,不論是開采資源,還是把月球資源運回地球,,甚至是作為探測深空的補給站,,都更容易實現(xiàn)。
沉寂40多年以后,,近年來,,月球再次成為深空探測熱土,。不僅中國近十幾年在月球探測中屢次實現(xiàn)突破,,美國和俄羅斯也提出了重返月球的計劃,歐洲一直為建設月球村奔走,,尋求支持與合作,。根據(jù)各國發(fā)布的計劃,2030年之前,,多國都希望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并謀劃建設永久的科研基地。
中國探月一步一個腳印,,小尺度來看,,探月分為“繞落回”三步,嫦娥一號實現(xiàn)了“繞”,,嫦娥三號實現(xiàn)了“落”,,此次嫦娥五號將實現(xiàn)“回”。更大尺度來看,,中國月球計劃分為“探,、登、駐”三個步驟,,在探月之后,,還將努力實現(xiàn)載人登月,并最終建立無人或有人駐守的月球科研基地,。
嫦娥五號意味著我國世紀初規(guī)劃的探月三步走任務,,至此圓滿完成,而這只是一個“小目標”,。
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著陸效果圖。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長征五號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最后階段準備工作。圖/國家航天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據(jù)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原標題: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加注低溫推進劑 計劃24日凌晨發(fā)射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3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