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彩瓷龍舟,。四川博物院供圖
明末清初尤侃犀角雕六龍杯。上海博物館供圖
唐代金龍,。上海博物館供圖
龍山文化彩繪龍盤,。王帆攝
甲辰龍年春節(jié)來臨之際,全國多家文博機構(gòu)推出龍年主題展,,如四川博物院“龍行中華——2024年春節(jié)賀歲特展”,、上海博物館“春光龍融——上海博物館龍年迎春展”、山西博物院“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lián)展”,、咸陽博物院“龍行天下——咸陽龍文物賀歲展”,。多姿多彩的龍文物,展現(xiàn)了龍在中華文化中豐富而深刻的內(nèi)涵,,折射出各個歷史時期中國人的精神信仰,、審美追求、工藝水平等,,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龍形初現(xiàn)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多個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龍的形象,。距今約8000年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巨型石堆塑龍,,距今6000多年的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蚌塑龍,距今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C形玉龍,、玉玦形龍等較有代表性,。早期的龍形象樸拙,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體現(xiàn)了先民的原始信仰,。
紅山文化玉玦形龍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此器2003年出土于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遺址,年代為距今約5500年—5000年,。其頭部較大,,雙耳豎立,耳間有棱脊,,吻部前突,,用陰線雕出雙目、口和鼻間褶皺,。軀體彎曲呈玦形,,缺口處有明顯切割痕。頸部有圓孔,,可以穿系,。專家認(rèn)為這類玦形器是龍的早期形象,根據(jù)造型推測其可能源自豬,、熊或蠶等,。